首页 > 热点 >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热战升级:双方各执一词,20多年来最激烈一次,民众大半夜守在电视机前看战报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热战升级:双方各执一词,20多年来最激烈一次,民众大半夜守在电视机前看战报

作者丨思齐 编辑丨漆菲

“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两国有主权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下称“纳卡地区”)地区激烈交火,该地区领导人Arayik Harutyunyan如此表示。

连续三日来,双方动用了火箭弹和大炮等重型武器进行攻击,并相互指责对方挑起冲突,这是20多年来双方冲突中最为激烈的一次。

在阿塞拜疆国防部28日公布的一段视频中,多门火箭炮同时开火,场面震撼。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29日报道,双方开火后造成普通民居被炸毁,包括有妇女和小孩丧生。目前已导致包括平民在内的数百人伤亡。

对于冲突起因,双方各执一词。亚美尼亚总理尼古拉·帕辛扬则在一条推文中说,侵略似乎是预先计划好的,“构成了对区域和平与安全的大规模挑衅”。阿塞拜疆总统伊拉姆·阿里耶夫反驳说:“第一次开火,包括炮击,由亚美尼亚先开火,第一批受害者是阿塞拜疆军人。”

亲历这次交火的阿塞拜疆的华人称,人们早就习惯两国之间的冲突,但近五年因边境冲突导致的断网却是首次。阿塞拜疆人从不吝于表达对国家的热爱,这次听到前线消息,便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懑和对祖国的忠诚——有人在阳台挂上国旗;有人大半夜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前线战报;宵禁后街上零星的车后悬挂着国旗。就连去超市买东西的人也身披国旗,结账时还不忘说一句:“卡拉巴赫,属于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军队发射的火箭炮


阿塞拜疆驻华大使回应

对于各执一词的事件起因,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杰纳利在给《凤凰周刊》的新闻稿中回应称,“2020年9月27日,亚美尼亚武装部队公然违反停火协议,使用大口径武器、迫击炮和大炮对阿塞拜疆前线的武装部队阵地以及阿塞拜疆的纳卡地区及其邻近的7个地区的接触线发动挑衅性攻击。有报道称,此次攻击造成平民和军人伤亡,许多房屋和民用基础设施遭到广泛破坏。亚美尼亚武装部队仍继续轰炸阿塞拜疆的前线阵地和居民区。”

为了击退亚美尼亚一次又一次的军事侵略,并确保国际公认的阿塞拜疆领土内的平民和人口密集居民区的安全,阿塞拜疆武装部队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并在充分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的情况下,采取了反攻措施。

杰纳利强调,此次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的这一侵略行为是亚美尼亚方最近进行的挑衅活动的延续——也就是2020年7月12日至16日对塔武兹方向(Tovuz)的武装攻击,8月23日在朝戈兰博伊(Goranboy)方向破坏侦察团的挑衅行为,以及亚美尼亚人在阿塞拜疆的被占领土上非法定居和亚美尼亚领导人的其他挑衅言论和行动。亚美尼亚的政治军事领导人需承担造成目前局势的全部责任。

9月28日,一名纳卡地区主要城市斯捷帕纳科特的平民在冲突中受伤。


不过,亚美尼亚一方则称,是阿塞拜疆先开火的。据路透社报道,亚美尼亚声称阿塞拜疆军队炮击纳卡地区,并杀害了不明人数的平民。亚美尼亚国防部表示,为回应这波对包含首府斯捷潘奈克特在内平民的攻击,亚美尼亚国防军采取了行动。阿塞拜疆的军政府领导人应该对此局势负全部责任,总理帕希尼扬在推特上说,我们将会坚定支持军队,保护国家免受阿塞拜疆人的入侵。

双方对于军事损失的表态也不同。综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路透社9月29日的报道,阿塞拜疆军方称,目前已摧毁了几辆亚美尼亚坦克、一个亚美尼亚摩托化步兵团的十辆装甲车,但亚美尼亚官员对此表示否认。亚美尼亚国防部发言人斯捷潘尼扬称,该国军队使用各种反坦克武器和火炮,在纳卡地区摧毁了阿塞拜疆137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击落了72架无人机、7架直升机和1架飞机,阿塞拜疆也予以否认。

纳卡地区争端数十年

围绕纳卡地区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过去数十年间多次爆发冲突。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苏联时期是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其面积为44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15万,但多数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亚美尼亚是高山民族,纳卡地区也在小高加索山脉上,与亚美尼亚气候、文化都更相近,反而与阿塞拜疆库拉河下游的平原地区差异很大。

9月27日,阿塞拜疆民众聚集在巴库的一座桥上,为自己的军队加油打气

苏联解体后,纳卡地区被划归为新独立的阿塞拜疆,埋下了矛盾的种子——纳卡地区本身倾向于同亚美尼亚合并,但阿塞拜疆无法接受,于是双方诉诸战争。

早在1988年,纳卡地区就要求并入亚美尼亚,导致该州阿、亚两族之间爆发武装冲突。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于1991年9月和10月相继独立,纳卡地区也于同年12月宣布从阿塞拜疆独立。作为回应,阿塞拜疆取消了纳卡地区的自治地位,此后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从1991年底一直持续到1994年5月,直到1994年才在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的调停下停火,战争总共造成约3万人死亡。此后纳卡地区的冲突虽然看起来进入了“不战也不和”的阶段,但大大小小的冲突未曾间断。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阿塞拜疆对纳卡地区的主权,但纳卡拥有自己的国号,即“纳卡共和国”,只有亚美尼亚表示支持。亚美尼亚一直要求承认生活在这里的亚美尼亚人的自决权,并主张应由自己来保障纳卡地区与毗邻领土的安全,直到各族人民的自决权得到正式承认为止。而阿塞拜疆坚持要求领土完整。

9月29日,在纳卡地区的一个市场,一位老人正在购物

2016年4月2日,双方在纳卡地区爆发严重冲突,使得维系20多年的停火局面被打破。所幸几天后双方相继宣布实施停火,军事冲突告一段落。

今年冲突之所以再度爆发,分析指出,与今年7月双方发生边境冲突后再度掀起的民间仇恨情绪有关。双方于7月12日和13日在北部边境发生交火,并使用了重型武器,两国均指责对方越过边界实施挑衅。冲突地区距离纳卡数百公里,冲突导致至少16人丧生,引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呼吁重新夺回纳卡地区。

厦门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范鸿达指出,如果仅就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自身的体量和能力而言,双方的军事冲突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类似当下这样的双边冲突是两国独立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因此,倘若没有外部势力的强力介入,本轮军事冲突不会持久。

冲突背后的大国身影

冲突发生后,国际社会均敦促冲突双方保持克制。美国、欧盟和俄罗斯都在第一时间呼吁两国立即停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月28日分别与两国领导人通话,再次呼吁立即采取措施在冲突地区实现停火。

唯独土耳其直接“选边站”,声援阿塞拜疆。9月27日冲突发生后不久,土耳其外交部公开谴责亚美尼亚,称“土耳其将全力支持阿塞拜疆,站在阿塞拜疆人民身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甚至直接定性“亚美尼亚是对地区和平与安宁的最大威胁”。据土耳其《沙巴日报》报道,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发布公告称,暂停除土耳其以外的所有国际航班。

9月29日,在法国巴黎的阿塞拜疆大使馆前,人们举着牌子抗议阿塞拜疆对纳卡的攻击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亚美尼亚总理首席顾问瓦格沙克·哈鲁蒂乌扬指出,土耳其的目的是在冲突中获取地缘政治利益。“我们正在为持久战做准备。至于原因,我一直强调,这里面的主要参与者不是阿塞拜疆,而是土耳其。战争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战争如何进行、国际社会反应等。”

土耳其的做法背后有其历史溯源。范鸿达称,奥斯曼帝国曾针对亚美尼亚人进行过“大屠杀”,加上长期以来土耳其对其的否认,成为亚美尼亚憎恶土耳其的根本原因。亚美尼亚一直推动国际社会就“大屠杀”向土耳其施加压力,这也是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交恶的关键因素。

叙利亚问题也助推了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的矛盾。2014年3月,位于叙土边境地区的叙利亚小镇克萨布遭到叙反对派武装占领,小镇主要人口为亚美尼亚族人。有媒体称,叙反对派武装入侵克萨布时是在土耳其的默许下从土耳其一侧进入的。随着叙安全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当地越来越多亚美尼亚族人被迫背井离乡,也让亚美尼亚对土耳其更为憎恨。

另一边,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在民族属性上同宗同源,阿塞拜疆独立后一直积极向土耳其靠拢。“随着2023年土耳其共和国百年大庆即将到来,心怀民族复兴伟业的埃尔多安正在大力塑造和提升土耳其的地区影响力,类似这次的军事冲突,正好给了土耳其展示自己立场和影响力的机会。”范鸿达称。

阿塞拜疆国防部9月27日发布的前线影像资料

纳卡地区冲突背后不能忽视的还有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均保持经济联系,但亚美尼亚和俄罗斯是军事同盟。俄罗斯曾在纳卡地区冲突中对亚美尼亚和纳卡地区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且在亚美尼亚驻扎重兵。此外,亚美尼亚1994年战后的经济建设中,俄罗斯的援助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此次俄罗斯表示出调和的态度。今年7月两国爆发冲突时,俄罗斯也曾表态希望双方立即停火,并愿意继续在两国对话中担任调解人。克里姆林宫新闻局9月29日发布消息称,总统普京在与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交谈期间表示,对于纳卡冲突非常担忧。并称纳卡冲突双方应当采取措施,使危机降级。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认为,“纳卡地区对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来说很重要,但对俄罗斯和土耳其来说,仅占其地缘战略的一小部分。因此,最终俄罗斯应当会和土耳其共同促成这一地区的和平。”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7079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