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是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的是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终结。
由于海洋当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约三分之一的科属因此灭绝。但是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4℃。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这一次灾难主要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因此在白垩纪末期所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重大崩溃。由于事件突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相继灭绝了。其实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一场重要的变革。
白垩纪同时也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一个主要时期, 这一次灾难主要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
关于这次灭绝,最通常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一颗十公里宽的小行星碎片抵达地球,它质量达20000亿吨,速度每秒20公里,温度接近20000℃,飞越大西洋,朝墨西哥撞去,爆炸威力相当于1亿兆吨TNT当量。
墨西哥湾浅水区海水被蒸发,以每小时16万公里的速度冲击外太空。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形成了一片温度高7800℃的云层,5小时内,热云便包围了地球。
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阳光不能穿透,全球的温度急剧下降,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大批的动物也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
科学家们所推断,这次撞击比历史上发生的最强烈地震强100万倍,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1万倍,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当中。
还有科学家认为,凶手不是一颗小行星或者陨石,而是彗星雨。大量的彗星雨撞击到地球上,形成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撞击带,其中有2块巨大的彗星成为"主犯":一块形成了墨西哥湾的陨石坑,另一块撞击到现在的印度大陆上。
不管是哪种情况,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在绝望和相互残杀当中慢慢地消亡。
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极其寒冷和饥饿当中绝望地死去。小型的陆生动物,则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
第一次大灭绝
距今4.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称之为:奥陶纪大灭绝。
第二次大灭绝
在距今3.6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泥盆纪晚期。这一次地球的霸主是鱼类。鱼类是地球上第二代霸主。
第三次大灭绝
在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迎来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超过96%的物种都在这一次消失了,比如:著名的三叶虫。
第四次大灭绝
距今2亿年前,三叠纪生物大灭绝,这一次共有76%的物种消失殆尽。这一次的地球霸主为“爬行动物”。
至今人类才在地球上生存了仅仅才数万年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7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