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长大后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两个原因

王一博被拍到啃手指甲:长大后仍啃指甲的孩子,大多有两个原因

前段时间,男神王一博又被拍到“超萌”的一幕,只见他非常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手指,然后将手指塞进嘴里,认真地啃起了手指甲。由于不止一次被抓拍“现形”,疫情期间粉丝都为他操碎了“博崽崽,别再啃指甲了哟!”

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小孩啥啥都爱往放嘴里啃,尤其是啃指甲、吮吸手指又顺手,一般家长也没当成多大个事儿。最多看见了家长就吵二句,象征性地制止一下,有的家长甚至觉得孩子小,啃手指萌态可掬,挺好玩的。可是,这次疫情期间,由于全民都提高了讲究卫生的意识,这才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居然都成习惯性啃指甲,这下子家长可真着急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探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有啃指甲的行为?

首先,我们通过“口欲期”这个概念切入,来了解对于宝宝啃手指,早期的要宝宝啃是为了后来宝宝的不啃,这中间有啥科学道理。

“口欲期”事实上就是指大概2岁前的宝宝,处于完全不自立的状态,可以说基本没有行动能力,饥饿或者喜怒哀乐都是通过口,以哭叫或者咬的方式表达。口成了婴幼儿这个时段的生活和兴趣的中心点。大家一定记得《爸爸去哪儿》里可爱的小甜馨儿,她就总爱抱着脚,滋滋有味儿地啃脚趾头。

其实,差不多三个月大的时候,宝宝能自己吃手,并且手和口协调得很好,家长这时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大概4个月开始长牙到一岁这个时间段宝宝处于口腔敏感期高峰,手口配合更精准、自如。口腔探索欲更强,啃手指或玩具更频繁,家长在这时不要盲目阻止,而是积极配合,鼓励宝宝去尝试。否则,会适得其反延长他的口腔敏感期,引发心理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今后啃指甲的癖好。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能听懂话,肢体也更自主,家长就要设法在宝宝2岁之前就逐步使其脱离口欲期。可以给孩子讲道理、可以用替代品等方法,如果能顺利过渡口腔敏感期,宝宝以后就不会再乐于吃手,更不会啃指甲。

其次,就是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如果一直还是对吃手指乐此不疲,那就要考虑医生坦言的二种结局了,也就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因素。要去从中认真查找原因了。

1.身体硬件出问题:据医学研究可能是孩子体内微量元素锌不足,也可能是体内有蛔虫等因素。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还会有啃食衣服、纸、橡皮等物件的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家长疏忽,孩子总是会指甲过长,得不到及时修剪。

2.心理软件有故障:也许是口欲期没能顺利过渡,遗留的不安全感、欠缺感或者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退行心理作祟;也许是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害羞、无聊等情绪时不由自主地啃食指甲,以达到缓解、安抚、转移的效果。其实,我们常常也有同感遇到尴尬局面时,抠鼻子,扒拉扣子等行为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最后,我们找准了根源,当然就要及时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帮助孩子早日戒掉啃食指甲的毛病。

那么,父母具体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戒掉继续啃指甲的行为呢?

第一,弄清楚孩子啃指甲的真正原因的过程最好是家长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孩子面前强调反而无形中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强化,进而刺激加重孩子啃指甲的行为。

如果查明是身体的原因就立马采取针对性的的措施,自然就会很快化解。

如果是心理因素那就要认真分析,且需要一个调理的过程。

当然对于必须求助于心理医生的情况下(如有的是抑郁症早期表现),家长就要尽力配合医生,悉心地引导孩子,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尽早扭转局面。

第二,根除啃指甲的心理因素。

1.给孩子普及啃指甲的坏处,如指甲里的细菌、变形的指甲、因啃指甲而变形的牙齿等。最好不要干讲理论,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去讲。如孩子有啃指甲行为时,或者指甲已经出现残缺时,就让孩子看看相关的动画片、宣传片。有条件也可以孩子观察显微镜下指甲里的细菌等,使孩子有充分的感性认知。

2.不要训斥、打骂孩子,引起孩子逆反心理更不好办,家长要学会巧妙转移注意力。如和宝宝牵手,及时递上孩子最爱的玩具,和宝宝一起做手工活动等,总之,不让宝宝的手闲着。家长要注意坚持,据研究21天可以养成一习惯。也就是说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自然就会彻底忘掉啃指甲的事儿。

3.深度矫正。这就要求家长仔细观察,回顾、分析,找出啃指甲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据说王一博喜欢啃指甲是他13岁时出国留学落下的毛病,因为那时年纪太小心理常常会惶恐不安。像这种情况随着他回国后生活环境的改善,小有成就的事业带来的自信心的加强,再加上自己的决心和亲朋好友的时时提醒、干涉,应该会慢慢戒掉。

但是这种坏习惯是年龄越大改起来越难,所以要早发现早戒除。

又如对于害羞的孩子,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长项,时常表扬、鼓励孩子。如假装不懂向孩子求教,要孩子大声讲给自己听;亲朋好友聚会时要孩子展示自己的技艺;或者通过参加相关比赛获得奖励等方式方法,使孩子变得大气、从容。渐渐地,啃指甲这个不雅的小动作不知觉中就被彻底丢弃啦。

第三.不妨试试坊间的小窍门。对于不同年龄段有些妙招还真的管用。

譬如4岁左右的孩子,自制力有限可以给其指甲上涂上苦瓜汁或者其他孩子讨厌的味道。不建议辣椒水、风油精之类会伤到孩子眼睛,加剧孩子恐慌情绪。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美甲的办法,给指甲画上精美的图案、或者孩子感兴趣的卡通图案、几何体等,或者戴上护手手套。让孩子非常珍爱自己的指甲。

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孩子可以教会孩子自己修剪指甲,给其讲解护甲常识。训练孩子自律及更多的正向乐趣,培养孩子阳光、活泼、开朗的性情。

看来这小小习惯里面还真是大有文章呢!不过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小动作都很正常,家长也不必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只需冷静下来,好好具体分析,尽快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耐心陪伴,及时巧妙地督导,可塑性很强的孩童阶段是会很快回归正常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25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