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文后半部分的课程里,缠师给出了走势的第二个同构性:分型。
对于分型的概念与定义,理解起来是很简单的,这个并不难,比较麻烦的是K线包含处理,这个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进行专项训练与琢磨才能彻底掌握。而最关键的则是要理解其所代表的走势意义。分型有顶分型与地分型,分别代表着某级别走势的顶与底。由于采用分型定义了笔的概念,继而给出了笔定理:任何级别的走势,当下都处于一笔明确方向的走势中。换句话说,如果将当前观察的走势进行高一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观察,那么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当下走势究竟在干什么,从而根据区间套技术,可以知道走势内部结构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大级别一笔走势的转折与延续判断,都需要对这一笔走势的分型进行确认。确认无非是两方面,一是顶与底的确立,二是分型是否为中继的判断。
对于顶、底分型的确认,由于大多数分型对应的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买卖点,恰好也处于中枢之中,一般都是通过这个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来确认分型的成立。在原文最后一课,即第108课开头就进行了底部的精确定义:何谓底部?这里给出精确的定义,以后就不会糊涂一片了。底部都是分级别的,如果站在精确走势类型的角度,那么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直到该买点所引发的中枢第一次走出第三类买卖点前,都可以看成底部构造的过程。只不过如果是第三类卖点先出现,就意味着这底部构造失败了,反之,第三类买点意味着底部构造的最终完成并展开新的行情。当然,顶部的情况,反过来定义就是。
这个定义是最为精确的,也是最容易把握的,因为前面的走势必然出现了第一类买卖点,继而进行中枢扩展,第二类买卖点也因此而出来了。换句话说,就是底部为一个盘整走势类型,其后怎么连接上涨的问题。而顶部的构造及确认,刚好反过来就是了。
同样,对于分型这个简单的形态,缠师也给出了说法:站在分型的角度,底部就是构成底分型的那个区间,而跌破分型最低点意味着底部构成失败,反之,有效站住分型区间上边沿,就意味着底部构造成功并至少展开一笔一上行情。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上面两句话其实都说了一个问题,并没有什么不同。区间,就是某级别中枢,走势要发生改变,必然会产生突破中枢的走势,并且以第三类买卖点的出现而确认。站在操作的角度,当下分型的顶或底破坏掉后,自然要立即退出来。但是对于具体的操作来说,一定是需要去看一笔走势的内部结构,一般对应着次次级别走势。比如日线图上的一笔走势,具体就去看5分周期图的走势。如果只是看30分周期图上的走势,那么30分上的当下一笔的分型,又要面临着确认,如果不去小级别上考察,这于实际操作而言,是不够的。
再来说说分型的中继确认。
一般来说都是在次次级别里第一类买卖点后形成一个同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这个盘整类型内部出现盘背。即第一类买卖点后出现第二类买卖点,第二类买卖点完成后再走第三段,此时前后两段对比力度,发生盘背,暂时可认为当前分型为中继型。只要其后不出现反向的第三类买卖点,就确立了。比如一笔向上的走势出现一个顶分型后,其小级别里走出一个盘背时,那么要使得这个分型为中继型,就必须要求这个盘背走势的中枢不能产生第三类卖点。后面如果走出剧烈的波动来,毫无疑问,是中枢离开段走势,即盘整走势后连接上涨走势。实际上,这就是上节课里讲到的中阴阶段的分析,原文里提到过,中阴阶段结束时,一般有个小级别第三类买卖点出现。
在实际的操作中,选取的图形观察周期,一定要看小级别才行,否则,很容易操作失败。即某级别上的笔走势,其确认一定要去次次级别考察。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懒的人,完全看分型操作的,一旦走势突破了当下分型的低点,一定要出来,因为底部的构造失败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5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