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为何还能出现万国来朝,其实都有私心

唐朝安史之乱后,为何还能出现万国来朝,其实都有私心

导语:朝贡是中国封建时期属国对上国的礼仪。用贡献己方特产的方式来表示顺从,心悦诚服。唐朝对外来文化极为宽容,将胡人看作与汉人一样的百姓。如此胸怀态度,吸引了诸多国家纷纷来到长安朝贡。就算是大唐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前来大唐朝贡的使臣依然络绎不绝,到底是什么原因然大唐万邦来朝呢。

首先是因为大唐气象恢弘、宽容博大,大唐对外来文化非常宽容,将汉人、胡人都看作是大唐的子民,身份平等。不仅保护汉民,也一样保护胡民。无论是汉化还是胡化,唐太宗都采取了正确合适的措施。胡人掳走汉人,大唐用钱赎回,汉人欺负胡人,大唐依法惩处。

大唐对外来宗教以及外国来客也十分宽容,对外来的思想兼容并蓄。尤其对于佛教不仅不排斥,反而利用佛教来加强国家的治理。因此大唐引起了众多国家和民族的仰慕,造成了万邦来朝的镜像。

其次,朝贡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但从那些来朝贡的小国家来说,所谓的来朝贡的使团朝贡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所以那些来朝贡的小国的主要目的都是做交换,通过朝贡土特产,从大唐朝廷获得价值仿若黄金的丝绸、茶叶、瓷器之类厚赐。这生意经玩的太好了。

对许多来朝贡的小国来说,朝贡是一种重要的贸易方式。通过朝贡,他们可以从中国获取他们需要的商品和物资。贡献上自己国家常见的特产换回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这些紧俏物质,这种交换让他们欲罢不能。  

仅仅从经济利益上考虑,邻近小国也会兴高采烈的来朝贡,来一次,就会获取想象不到的财富。如此生意,谁都会这样做的。大唐对朝贡国采取薄来厚往的处理方式,来朝贡的国家送上自己的特产,临走的时候会得到大唐的厚赐。赏赐的礼物之重让朝贡过大喜过望。

近代历史上,被英国征服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邻近小国,在与英国谈判的时候,都非常顽固的坚持一条,必须同意他们有向大清朝贡的权利。之所以如此,就是不愿意放弃背后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一样的道理,在中国明朝与蒙古各势力部落的交往里,翻阅历史的记载,就会发现蒙古部落的朝贡使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膨胀,最高的时候竟然达到几千人。

他们呼唤着牛羊,驱赶着走到大名的边地与汉民先来一场贸易,卖完了牛羊,轻松惬意的再去北京领取朝廷的赏赐。,瓦剌贡臣人数有二千之多,一旦不让他们朝贡,他们就暴跳如雷,拿起刀枪,变成强盗,成群结队结成军队入关抢劫。

明朝天统十三年,瓦剌朝贡,上报使臣3589名,明朝都给了赏赐,后来检查,发现只有2524名,虚报1074名。这不訾是对明廷的无耻欺诈。等到会同馆勘实人数之后,"

礼部验口给赏,其虚报者皆不与。"这一次,明廷没有隐忍。瓦剌使臣回到蒙古后,也先勃然大怒,不仅将随行明廷使臣拘留,还于七月秋高马肥之际,对明朝大举入寇。终于,瓦剌对明廷开始了明火执仗的打劫,并导致之后的明英宗帝被掳的"土木之变"。

唐朝的时候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朝廷失去了许多地方的控制,尤其是河北河南藩镇割据,朝廷与地方藩镇你来我往相互争斗,最终谁也不能取得胜利,保持了一种均衡的态势。藩镇不能彻底摆脱朝廷,朝廷也不能完全控制藩镇。随着独立的藩镇越来愈多,大唐也就逐渐的走向衰落。

从经济利益来看,失去了控制的地方经济价值并不重要,大唐控制的地区才是最有价值的经济繁盛地区。就是这样,对邻近的小国也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依然如故,继续保持着向长安朝贡的习惯。仿佛安史之乱对大唐没有丝毫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通过朝贡依然能够从大唐得到自己迫切需要的物质,得到足够的利益。

总结:安史之乱后大唐虽然变得虚弱,但他的经济依旧非常的繁荣发达。这个时候依旧有万国来朝,虽然不能说明大唐的强盛,但依然证明了背后有不能名言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后面巨大的经济利益。

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各路欧洲传教士依然屡屡不绝,沿海的贸易依旧往来密切。这一点就是有利的证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508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