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当今教育重躯体,轻心理,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开发轻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倾向极为普遍。而健全人格修养是上述问题的核心。
健全人格是指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较好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自信心,良好的沟通能力,情绪稳定以及不畏困难的抗挫能力等。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经做过一个广泛的调查发现: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取决于他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非凡人格的素质,因此有人说“人格即是命运“。也就是说除了才华和机遇外健全的人格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和快乐与否的关键因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所以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孩子的人格培养关键在于家长。现实是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人格培养。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成才,但必须培养孩子成人。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多远,一个人人生事业能取得多大的成就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自信心,这也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培养内容。很多家长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上。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极为不利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很难挖掘出他的天赋以及潜能。没有自信心也很难在事业上做出很大的成就。
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第一要把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法。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是通过身边的人或者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的自我认识方式会一直持续到孩子成年。所以孩子是否有自信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很多家长担心表扬和鼓励会让孩子产生骄傲的心理,所以不断的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对孩子的错误提出严厉的批评,以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纠正错误。事实上孩子的偏差性行为比如叛逆、自卑、懒惰和任性几乎都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产生的。
因为孩子从父母的眼中反映出自己是无能的,是成事不足的无价值的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废物,这样的孩子会逐渐产生自卑心理,遇事会逃避。相反那些学习成绩好事业有成的人很多都是被赞赏和鼓励出来的。因为他们可以从父母的眼中看到自身的价值。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所以父母要逐渐改变对孩子抱怨和批评的做法。从现在起每天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欣赏的目光,愉悦的心情来赞赏孩子。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当及时鼓励与表扬。但这些不等于不批评孩子,而是以鼓励为主,适当批评为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4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