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爱发脾气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爱发脾气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有的家长,总爱对孩子发脾气,好像孩子就是他的出气筒。

有的家长说:“你不知道他(她)有多气人!”

在给出观点之前,先给朋友们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妈妈非常失望

一天,一位妈妈问五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游玩的时候,我们渴了,妈妈让你把书包里带来的两个苹果拿一个给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妈妈的目的,是想让孩子按照孔融让梨的故事,把大的那一个递给她。

让她没想到的是,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这位妈妈感觉非常非常地失望。

她很想把儿子训斥一顿,然后再教育儿子应该怎样做。

训斥的语言她都想好了,第一句话就要说:“我算是白疼你了!”第二句话说:“我算是白养活你了!”

可就在愤怒的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刹那,她忽然改变了主意,她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请你告诉妈妈,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呢?”

儿子望着妈妈说:“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一瞬间,这个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激动地双手捧着儿子的脸,在儿子的额头上深情地亲了又亲,泪水流满脸颊……

第二个故事:儿子刻划汽车

一天,天气晴好,爸爸先是对自己的爱车进行了清洗,然后开始维护保养。

年幼的儿子在附近玩耍。

爸爸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非常仔细、非常轻柔。这辆车花了他家很多的钱,夫妻两个省吃俭用好几年才把钱攒够的。

正当爸爸用扳手去拧汽车前面空气滤清器的螺丝,打算更换滤芯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儿子正拿着小石头在车门上刻画。

爸爸愤怒至极,下意识地就把扳手对着儿子的手扔了过去。

扳手砸在了儿子的手臂上,儿子立刻就捂着手臂倒在了地上。

爸爸赶忙抱起儿子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确诊:骨折。

儿子被送进了病房,需要住院治疗。

医生给儿子的手臂打上了石膏,缠上了绷带。

爸爸看着医生操作,非常愧疚,止不住地流泪。

儿子看到爸爸的表情,轻声安慰道:“爸爸,我的胳膊会长好的,你不要担心。”

爸爸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跑出门去,在一个角落抽泣,如果不是在医院里,他就会嚎啕大哭。

一怒之下,他走出医院的大门,打上一辆出租车返回了家中,掂起锤子要把汽车砸了,这个时候,他看见了儿子在车门上刻划的字迹: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我家!

这是儿子在幼儿园刚刚学会的。

这个爸爸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

这个爸爸需要反思

其实,这个爸爸不该砸儿子,也不该砸汽车,他最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

很多很多的人,总是把问题都归因于别人、归因于物品、归因于别的什么东西,就是不反思自己。他们对世界缺少客观的认知、缺少理解、更缺少宽容,他们的心中最富余的就是抱怨和怒气。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任何人,首先应该学会倾听,倾听是有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倾听才能把事情搞明白,把真相搞清楚。

做事之前,要先看清楚,先想明白,然后再做决定!

一位伟人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不把事情搞清楚,发言权都没有,怎么就可以胡乱行动呢?

爱发脾气的父母,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我今天送给大家关键的一句话是:对孩子发脾气之前,请先把事情搞清楚!

再说,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

发脾气,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如果你还有办法,干嘛要发脾气呢?

发脾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更加不随你的心愿。

爱发脾气的父母,不仅会让孩子受伤害、受委屈,更不可能教育好孩子。

请关注作者头条号,后面的文章更加精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3989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