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胡椒粉儿,一点就够味儿。
人生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是很多鸡零狗碎。
这是真实的世界,孩子从一出生就要面对这样的真实。
童话与儿童游戏都是用了美妙的语言来叙述这样的真实,孩子们总有一天必将独自面对这样的真实,希望他们可以独立并保有勇气。
而这不是一些所谓的冒险游戏可以搞定的。
我们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却真的懂得做父母吗?可能自己还像个孩子。
不是身体上的孩子,而是心理上的不独立像个孩子。
这里并不列举一些极端的例子,就拿身边80后、90后的父母来说吧。
- 有的同事独生子喜当爹,下班赖在公司打游戏对家里报备加班。
他等老婆把孩子接了饭做好了再回家,看见孩子乖就陪着玩一玩。出行老人带孩子,甚至和孩子抢玩具。
- 前两天才把《三十而已》追完,来谈一谈乖乖女钟晓芹。
钟晓芹是个乖乖女,一直以来都是被父母安排,顺从,从工作到结婚。
在公司也是个随意被人使唤的女孩子。
她后来觉得自己并不享受这样的生活,她连自己都没活明白,并不是父母给的不好,只是她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不是这样的好。
她情感上依赖陈屿、依赖闺蜜,总是说着我不行,欠缺勇气。
后来她独立了。
折腾了一路离婚、姐弟恋、复婚。
独立并不是不要婚姻、不要父母、不要闺蜜,而是从学会说不、学会拒绝、尊重自己的内心开始。
原来拒绝不是那么难,原来做自己很快乐,原来自己也可以独立自主生活面对琐碎。
勇气是不可以食补的,需要自己去实践、去挑战才可以获得,那是很宝贵的东西。
- 许幻山就像顾佳的大儿子。
从工作到创业、到贷款买房子、孩子读幼儿园都是顾佳拿主意,遇到危机也是顾佳去擦屁股。
婚后唯一一次自己做决定,留下易燃易爆的蓝色烟花,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他离不开顾佳,他身心都依赖顾佳,他决定做得太少,不知道要承担的后果。
为什么会欠缺勇气?
为什么会依赖别人,不敢面对?
为什么怕自己做决定,没有主见,怕承担后果?
自己不独立,所有的事都是被别人左右,你最多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像木偶一样。
孩子学会独立的奥义:在真实世界里学会自己做决定
孩子都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行,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一定行。
这中间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 我发现很多不够独立、不够勇敢的人都是小时候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
护犊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手伸得太长,从小就没有给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体验与机会,少了这样的经历,孩子一朝长大成人就丧失独立性了。
- 这里的独立不只是:孩子自己会做饭菜、自己会洗衣服这样子。
更多是源于孩子从小事开始学会自己做决定,知道自己可以承担后果的心理体验,积累失败的经历与成功的心路历程。
一如张爱玲所说:有些成长的弯路是一个人长大必须经历的。
那是孩子自己的试炼,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机会,不然他都不敢迈出那宝贵的第一步。
宝贵的第一步是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的,后面的路还需要他自己走,能走多远就看他自己了。
培养孩子独立性要避免三个雷区
- 父母手伸太长,希望帮孩子隔绝一切风雨,避免一切危险。永远都是:慢点,危险!别摔着,妈妈来!你必须这样,不能那样!
- 把孩子推出去,让孩子自己解决所有问题。永远都是:你自己想办法,别总是找妈妈。
- 和孩子用商量的口气引导孩子做了决定,但是仅仅限于过家家一样的游戏。炒股的人都知道,在模拟场子里面顺风顺水,一到实战就傻眼,自己的钱真金白银投入,心态根本绷不住,无法完全理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在保护与支持之间寻找平衡。
- 孩子1~3岁的时候,家长鼓励孩子自由探索,给孩子自由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安全方面,比如电、火等。
- 孩子3~6岁的时候,家长引导孩子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自己完成一件事,父母要给予肯定,或者失败后的安慰。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的不好就嫌弃、否定孩子。孩子想玩什么玩具,要给他选择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喜好。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多用问句,聆听孩子的想法。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是从一件件小事开始积累的。
一个个小点上,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并承担后果,一步步发展出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
人生是一场变数 ,常说世事无常。
人们又喜欢说长长久久。
大概总想在这场变数里找一个恒量。
前路皆是未知,愿恒量常伴左右。
作为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以后有勇气独立面对以后的一切变化吧!
有能力自在、自主的生活下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