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喝你一口饮料又不会死”,奶奶护娃心切,女孩:我有肺结核
案例分析
生活中有很多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全部的要求。孩子只要一撒娇,家长就会心软,就没有原则地答应孩子的要求。这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喜欢的就一定能得到,甚至强抢也要抢到。而发生在公园里的一幕就十分令人气愤。
公园里一个奶奶正带着自家孙子在散步,走着走着孙子突然吵闹着要喝饮料,虽然奶奶向孙子说了很多次饮料里的添加剂太多,孙子还是不依不饶。正当奶奶心软要掏钱给孩子买时,却发现自己的钱包落在了家里,没法付钱了,这下孙子就更生气了。
正当孙子哭闹着要喝饮料时,路边走过一个女生,手里拿着一瓶饮料正在喝。孙子一看,马上就冲上前抢走女孩的饮料喝了起来。女孩十分气愤:"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跟个强盗一样。"听到孩子被骂的奶奶也不乐意了,护娃心切的奶奶拉着女孩说:"孩子喝你一口饮料又不会死,给孩子瓶饮料怎么了?"
女孩看着老人蛮不讲理的样子,决定戏弄他们一下,就故意轻飘飘地说:"也没怎么,就是我有肺结核。"奶奶一听,一下子就慌了,赶紧扔掉孩子手里的饮料,拉着孩子要去医院做检查。
生活中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孩子由于没有清晰的物权意识,很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认为别人可以用的自己也可以。而家长如果纵容孩子的行为,就会让孩子成长为所谓的"熊孩子"。所以面对爱抢东西的孩子,家长应该及时教育。
家长如何教育爱抢东西的孩子?
1、 灌输健全的物权知识
孩子之所以喜欢抢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孩子没有健全的物权知识,没有意识到别人的东西就是完全属于别人的,自己没有权利也不可以随意触碰。
家长可以购置两箱饮料,一箱给孩子,一箱给自己。告诉孩子,自己的饮料就是自己的,在没有本人的允许之下,爸爸妈妈不能碰孩子的饮料,孩子也不能偷喝爸爸妈妈的,再从饮料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物品,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2、 事中引导
出门在外时,如果强烈要求想要得到某个东西,而家长又无法满足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会做出抢别人东西的行为。在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家长们要学会引导孩子。
首先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理解孩子的需求,因为很多孩子抢东西只是想让自己的爸爸妈妈认识到自己有多想要这个东西;其次家长引导孩子学会将心比心,想象如果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了,那么自己会有多么伤心;最后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兴趣从抢到的东西上面转移到别的地方,让孩子把东西还给别人。
3、 让孩子学会借与互换
在孩子的意识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借"这个概念的,孩子以为想要与别人共享某个东西,就只能通过抢夺。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借与互换的概念,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想要得到家长的某个东西,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借用与归还,还可以叫孩子拿自己的东西来换。注意不要孩子一张口家长就自觉把东西给孩子了。
4、 给点"小教训"
很多孩子属于怎么说教都不改的孩子,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适当给点"小教训",让孩子长长记性。比如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也抢走,并且不归还,让孩子知道失去喜欢的东西有多么难受。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孩子记住这个感觉,避免再抢别人的东西。
小结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对"抢东西"这一概念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需要家长们教育和引导。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及时教育孩子,别让孩子成长为所谓的"熊孩子"。
每天分享育儿身边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可以关注我@悠悠妈咪日记,为您答疑解惑!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