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股票和基金投资者朋友们很纠结,认为基金门槛低,是小白们玩的,赚不了什么钱,股票才是高手玩的,才能够赚钱。这个思维是错误的,其实基金比股票更容易赚钱。还记得2015年的牛市吗?一晃已经过去5年了。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股市表现
五年前的6月12日,上证综指站上历史高点5178点,随后冲高回落进入市场调整阶段,短短16个交易日跌幅达到了31.52%(20150612-20150708)。
时间弹指一挥,今年的6月12日,沪指收于2919点,5年的时间整体跌幅仍然达到了42.99%。
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会有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反映的仅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并不包含深交所上市的企业,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因此不能代表A股市场的整体业绩表现。
这点不否认,那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上市公司在这段时间的业绩表现。
统计了2015年6月12日之前上市的全部2729家A股上市公司的涨跌幅数据。
从最终结果可以看出,截至2020年6月12日,股价上涨的上市公司仅有289家,占比为10.59%。而下跌的共有2440家,占比达到了89.41%,平均跌幅是61.13%,其中更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股价遭遇腰斩,在全部A股市场中占比达到了67.53%。
所以说,这5年时间里,可能有些股民过得不太幸福。(南方基金)
2、基金表现
在震荡市的结构性行情下,指数来来回回小散股民赚钱难。相比之下,不少基金经理凭借较为优秀的主动管理能力让诸多长期持有的基民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也难怪大家都在说,炒股不如买基金。
5178点五年来基金大幅跑赢指数
数据显示,剔除运作不满5年的基金,且分级基金仅算母基金,将权益基金分为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主动权益类(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型)、权益类基金(含主动和被动)这四类来看,2015年6月12日以来表现不俗,分别有1.11%、-3.94%、6.26%、0.59%的收益。显示出公募基金在投资上的具有明显优势,也确实炒股不如买基金。
具体来看,2015年6月12日以来,若仅算主动权益基金,差不多有94.8%的基金跑赢了上证指数,显示出公募基金整体投资优势。其中业绩最好的是有11只基金业绩超100%(各类型合并计算),不过也有4只基金跌幅超60%。
3、高点涌现一批“牛基”
2015年上半年牛市热闹,上证指数一路突破3000点、4000点、5000点大关,2015年6月12日达到5178.19点的高点。而5年悄然而逝,当时的高点仍遥不可及。但涌现出一批牛基,净值不断创出新高。
若从全部权益型基金来看,业绩超越100%的产品达到11只(各类型合并计算)。更令市场瞩目的是业绩最好的是招商中证白酒(仅看母基金份额),这段时间的收益率高达156.37%,表现突出,这也主要受益于2015年以来茅台等中国核心资产的价值逐渐被挖掘,表现领先。
但若从主动权益基金来看,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前海开源再融资主题精选收益最高,达到107.78%,易方达消费行业、嘉实新兴产业等业绩出色。
而在混合型基金中,收益超越100%的更多。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新收益A、银华富裕主题、东方红睿元三年定期、安信优势增长A、万家行业优选、国泰聚信价值优势A、华泰柏瑞消费成长等收益率均超过100%。
这段时间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易方达萧楠、张坤,南方基金蒋秋洁、嘉实基金归凯、前海开源邱杰、曲扬,万家黄兴亮,国泰程洲、安信基金陈一峰等等。(中国基金报)
4、为什么炒股不如买基?
炒股不如买基金又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实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股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结构性行情,比如2019年虽然电子行业业绩领涨,涨幅达73.76%,但是2018年电子行业则整体跌幅最大,达42.37%。
所以说,普通投资者面对市场上众多的股票,如果没有专业的研究能力,整体赚钱的概率就不会很高,而公募基金则有所不同,背后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选股。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当前基金经理基本都是毕业于国内外顶尖学府,而且学历都是硕士,甚至博士。
据统计,公募基金市场共有2199位基金经理,其中硕士以上占比达到了96%,把资产交给这些优秀的人才打理,并且只收取部分管理费、赎回费等费用(备注:具体费用以基金法律文件为准),确实是一件相对比较划算的事。
当然学历并不是业绩的保证,公募基金专业的选股优势还是要有数据支撑的。
查看2015年3季度到今年1季度共10个季报的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并将这些重仓股的重仓次数列为4个等级,发现5年时间里重仓次数9次以上的个股平均涨幅高达220.16%,5次以上则为185.65%,而3次以下仅为76%。
可见,公募基金整体重仓次数较多的个股业绩表现也相对较好,这也侧面反映出基金经理专业的选股能力。
不过,还是要强调的一点是基金投资仅仅选择专业基金公司和值得信赖的基金经理或许仍不够,还需要投资者在面对短期亏损时不忘初心,坚持长期持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