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浣溪沙》中有一句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种思念,两处闲愁。这是惟妙惟肖的爱情故事。现实中却往往是"外面红旗飘飘,家里彩旗不倒"。特别是民国时期,胡适、郭沫若、胡兰成、郁达夫、徐志摩等人均属于此种类型。往往是个人才能与感情品质不是正相关,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情瑕疵。
其中"高富帅"的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其一生羁绊,可因为一场事故而灰飞烟灭。当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头上一个大洞,全身多处骨折,死相极其难看,
一代才子爱情坎坷
一首《再别康桥》让无数人知道了徐志摩的大名,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天生就自带光环。父亲徐申如是当地富商,身为贵公子的他3岁就开始上学,成长环境很好,其好读书也能读好书。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1915年,在他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人的安排,他跟他的第一个女人张幼仪结婚。通过媒人介绍、双方父母同意、喝茶、定亲、结婚的步骤,完成了传统婚姻的任务。两人谈不上相亲相爱,只能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1918年,徐志摩和张幼仪这对小两口,远渡重洋来求学。本以为会擦出爱的火花,结果徐志摩在此认识了林徽因(系民国三大才女之一)。"高富帅"的徐志摩见到"白富美"的林徽因,一见钟情。浪荡公子的本性就此爆发,疯狂追求,此时的张幼仪已有孕在身,却被告知要离婚。
林徽因面对众多追求者,最终选了一个"绩优股",与梁思成喜结连理。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可见民国时期的文学圈子其实还是很窄的。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圈子文化"。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林徽因成了他内心深处的白月光。徐志摩至死也未曾放弃过,对张幼仪却一直不管不问,直至逼迫离婚。
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整到了一起,可谓是突破重重困难才修成了正果。因为当时的陆小曼是朋友的妻子,这叫旧社会属于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是坚决被唾弃的。本以为两人会相濡以沫一路走到尽头,可好景不长,最后以陆小曼出轨、徐志摩空难收场。
英年早逝死状悲惨
1933年徐志摩乘飞机从南京前往北平,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是常有之事,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据史料记载,陆小曼每个月至少要花徐志摩500大洋的生活费,一套豪华公寓外加14个佣人。当时的徐志摩为了养活陆小曼,最多的时候同时做7份工资,为了省钱坐免费的邮政飞机,结果这次飞机失事。飞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
那一年徐志摩才35岁,正值年富力强之时,却巨星陨落。
当时飞机失事的场景相当惨烈,机长已变成焦炭,徐志摩身上的衣服被化为灰烬,左臂和左腿全部折碎,头部还有一个大洞,"高富帅"的形象轰然倒塌,不容直视。
冰心悼词别有一番深意
徐志摩突然地离去,给亲朋好友留下了无尽的悲伤,文学匠才的陨落无疑是该行业的巨大损失,其亲朋好友及圈内人士纷纷献上挽联悼词。
前妻张幼仪的至死不渝,写了一份别具一格的挽联,妻子陆小曼则不知是无尽的悲伤还是假惺惺式的垂怜。而冰心的悼词则值得好好推敲,她在与好友梁秋实的信中说道
"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蜂蜜,女人的好处他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可见冰心其实是对林徽因不满。
虽说两者都属于民国才女,但互不对眼,冰心也曾在公开场合讽刺过林徽因。而这一次徐志摩的空难与林徽因是有一定关系的,本来徐志摩原计划是第二天回北平,因为林徽因当晚有演讲,他为了捧场,坐了当天的飞机,结果生命止于35岁。所以冰心说"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这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对林徽因的不满。
自古文人多骚客,虽说其才华横溢,但是这样的爱情方式不值得我们推崇!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不管是对待爱情、还是事业、或者是亲人,我愿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