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齐龙 编辑|漆菲
站在分叉路口上,美国前俄亥俄州州长、共和党人约翰·卡西奇(John Kasich)透过视频录播的方式出现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深知此举极不寻常,但他说,"今日的美国正处于十字路口。这次选举的利害关系,比现代史上任何一场选举都重要。"
此时的美国社会,正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种种煎熬。"社会分裂、管治失效、不负责任、民众日益相互敌视,"对于现任总统特朗普治下美国过去四年所走过的路,卡西奇倍感焦虑,他呼吁其他共和党人放下党派歧见,选择正确的方向。
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卡西奇(John Kasich)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场中演讲。
怀着如此心情的共和党人,远不止卡西奇一人。美国当地时间8月17日晚开幕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多名共和党人公开表态,将在今年11月大选中投票支持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希望这位卡西奇口中的"好人、有信仰的人、有团结精神的人",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
2020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注定载入史册。除了有资深共和党人公开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站台外,这还是一届疫情持续恶化的背景下的党代会。和全国各地的民主党代表一样,克林顿夫妇、奥巴马夫妇、伊丽莎白·沃伦和伯尼·桑德斯等党内知名人士均以视频方式参会,并为拜登站台发声。
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Michelle Obama)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场中发表演讲。
已是第三度参加总统大选的拜登,此次在家乡特拉华州的一所学校图书馆接受民主党的提名。离开了象征权力中心的广场和大型舞台,如何在线上调动选民情绪,成为这名老牌政客的新课题。
更具挑战的是,处于极化的美国社会成为酝酿危机的温床,如同纽约州州长科莫(Andrew Cuomo)所言,"新冠肺炎是症状,而不是疾病"。在政坛驰骋半世纪的拜登能否在两极民意之间找到重新团结国家的基石,为不同世代重建社会契约,将是他再度出山的终极任务。
选择少数族裔女性做副手
拜登做决策显得不紧不慢。原定在8月1日前后公布竞选搭档人选,他却两度延期。对熟悉拜登的人来说,这符合他一向谨慎的风格,延期好似家常便饭,只不过让早早前往拜登驻地特拉华州采访的媒体记者处境尴尬。
8月11日,拜登最终选定加州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担任竞选搭档。
在拜登位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和里霍博斯比奇市的两处住所外,美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早已蜂拥至,甚至有媒体租用直升机进行航拍,希望能挖掘到蛛丝马迹。
福克斯新闻频道记者彼得·杜西比较幸运,遇上拜登外出骑行锻炼,他连忙发问:"已经挑好竞选搭档了吗?"戴着口罩的拜登一边骑车一边回答:"是的,选好了。""你选好了?那是谁?""就是你。"拜登对着摄像机镜头开起玩笑。
地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和费城之间的特拉华州,人口不过97万,划分到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选举人票只有3张,在大选年里很少受到关注。一旦出现在报纸头版,多数与拜登有关。
就连特拉华州当地媒体The News Journal也认为,拜登没将家乡列入此次总统竞选行程中的重点。按计划,他会在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尔沃基举行的2020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接受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一鼓作气,从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手中抢回这块中西部传统"蓝墙"。
2016年,"局外人"特朗普以0.77%的优势击败希拉里,斩断了民主党人1988年以来在威斯康星州的连赢态势。威斯康星州对民主党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掌握了10张选举人票,还象征了党内的分裂和选民基本盘的松动。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拜登阵营的盘算。过去五个月里,拜登鲜少离开特拉华州,竞选行程中再看不到他走向披萨店与民众握手的场景,也没有了以往规模盛大的造势集会。拜登与捐款人的交流也不得不从面对面交谈,转为线上通话。
"世界变了,竞选活动也改变了。"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议员迪克·哈普特里安(Dick Harpootlian)说,数十年来的竞选方式都集中在户外,但疫情带来了严重冲击,"像拜登这样的人受到很大的阻碍","他擅长面对1万名听众发表演说,懂得如何让人们感受到诚实和真诚。但在Zoom视频通话中很难做到这点。"
将竞选活动转移到线上,成为总统候选人在疫情中的不二之选。早在今年3月,拜登的竞选团队就在他位于威尔明顿市的家中搭建起电视演播室。站在书架前,拜登通过线上直播或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形式,一次又一次抨击特朗普在防疫工作中的失责。在特朗普治国不力的日子里,拜登的存在像是一位"影子总统"。
相较之下,民主党内另一位候选人、资深参议员伯尼·桑德斯似乎被疫情打得措手不及。竞选集会活动被迫中止后,他的网络声量大幅下降。4月9日,他以视频直播方式宣布退出大选。
拜登在党内的优势确立后,民主党内各派势力迅速向其聚拢。8月8日,一个名为"拜登华裔助选团"的团体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他举办了一场造势活动,发言者包括美国国会中仅有的3位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刘云平和孟昭文,其他人则包括著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关颖珊、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以及四年前在希拉里竞选团队中担任财务总监、同为华裔的Dennis Cheng。美国华裔精英齐聚为拜登站台,希望拉抬他在华裔群体中的支持率。
有知情人士向《凤凰周刊》透露,"拜登华裔助选团"是目前唯一获得拜登竞选团队授权举办助选活动的团体。7月正式运转以来,这一团体将拜登竞选相关资讯翻译成中文,通过脸书、推特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同时举办网上助选活动,吸引支持者。
美国华裔向来政治冷感,但拜登竞选团队借助社交媒体的精准内容分发特性,将与少数族裔相关的信息推送给特定族群的选民,并配备华丽的嘉宾阵容,起到了传统竞选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单是8月8日举办的那场助选活动,就有超过42万人注册观看。
"这次选举会势均力敌。"赵美心在发言时透露出民主党拉拢华裔选民背后的考量。她说,特朗普会以推迟选举日期、破坏邮局系统等方式颠覆选举,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选民手中的选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摇摆州。她引用数据称,过去10年间,亚裔选民登记人数已经从200万上涨至400万。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威斯康星州、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宾夕法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等6大摇摆州里,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AAPI)的选民人数比例高达3.3%至4.6%。
在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进步派参议员沃伦和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等11位入围人选中,拜登于8月11日最终选定加州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担任竞选搭档,无疑看中了她身上多元种族背景的特点。
卡玛拉·哈里斯与拜登在民主党辩论会上同台。
长期报道哈里斯的美国广播公司记者Zohreen Shah认为,哈里斯的丈夫是犹太人,她也有着非裔、亚裔的背景,许多年轻人在她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哈里斯的加入,也激发了支持者的热情,为拜登阵营带来了新的活力。就在拜登宣布哈里斯为竞选搭档后的24小时里,拜登竞选团队就筹集到了2600万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捐款,当中有15万人是首次捐款。
8月11日当晚,民主党人以哈里斯的名义向全国各地选民发出筹款电邮,为参众议员候选人募集资金。拜登竞选活动发言人马特·希尔在一份声明中谈到,拜登一直希望建立一个联盟,不仅仅是为了击败特朗普,而且可以支持民主党人在各项选举中当选。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约翰·皮特尼(Jack Pitney)曾在1988年老布什竞选团队中工作,对美国选举政治有多年研究。他告诉《凤凰周刊》,哈里斯在各项议题上都会加强选民对拜登的支持。像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揭露出美国缺乏警察问责制,以及是否支持警察执法这类议题上,曾担任过加州总检察长的哈里斯都能为拜登加分。
"在辩论中,哈里斯可以盯着(副总统)彭斯说,'我曾经是检察官。和你相比,我把更多的罪犯关进过监狱。'"皮特尼说。
"老白男"的政治包袱
拜登选定哈里斯作为副手后,两人的首次公开亮相被安排在威尔明顿市亚历克西斯·杜邦高中的体育馆内进行。拜登对这里并不陌生。8年前,作为副总统的他就是在这里为奥巴马和自己寻求第二任期投下选票。当被媒体问及是不是最后一次为自己投票,拜登回答说,"我不这么认为。"
现年77岁的拜登1942年11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10岁时跟随父母迁到特拉华州,此后一直在此安家。他政治生涯的每一步也与这片乡土有密切联系。
1972年拜登第一次参加特拉华州参议员竞选就成功当选,那时他只有29岁。在这之前,他不过是一名县议员。此后拜登连任六届,直到2008年以副总统的身份走进白宫前,他在特拉华州参议员的岗位上足足干了36年。
尽管一再表示从政之初并没有雄心壮志,向来随遇而安,但拜登首任妻子的父亲罗伯特·亨特曾回忆说,初次见面时,他就说要当州长,然后当总统。那时拜登尚未从特拉华大学毕业。
在长达半世纪的政治生涯里,拜登曾三度参选美国总统。第一次尝试挑战总统宝座,是在拜登45岁那年。但竞选活动仅仅持续了3个月,他就因深陷两大丑闻被迫退选。拜登先是在演说时未说明来源,直接引用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原话,被外界视为"抄袭"。此后他被揭露夸大自己的毕业成绩,再次遭受诚信危机。
儿时的拜登有口吃的毛病,到中学时依然有同学取笑他口齿不清,但拜登依靠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心理关口,情况得以好转。"拜登的嘴巴是他最大的资产,也是他最大的负担。"美国《时代周刊》退休记者劳伦斯·巴雷特曾如此描述。恰恰是他这张过于夸夸其谈的嘴,断送了宝贵的机会。
短促的总统竞选首秀给拜登带来灾难般的打击,他不得不返回特拉华州重新积攒能量。这一等便是20年。2008年他第二次参加总统大选,却仿佛遇到了20年前的自己——一个朝气蓬勃的民主党新秀奥巴马。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前副总统乔·拜登。
"人们可能忘了,拜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视为民主党内象征新希望的少数人之一。"巴雷特回忆说,"他长得帅、有活力,与党内其他政治人物偏软弱、太女性化,以及通过参与政治捞金的形象截然不同。"巴雷特描述拜登所使用的形容词,同样可以套用在奥巴马身上。
与奥巴马高呼"变革"口号走向舞台中央相似,拜登代表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民主党内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积极尝试推动变革,以扭转美国长期滞涨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南阿拉巴马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蒂莫西·隆巴多(Timothy J. Lombardo)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拜登等温和派在那一时期主张让民主党摆脱"新政自由主义"和"大社会"等进步路线,远离工会,政策多向白人、郊区中产阶级倾斜。
这一思潮的标志性事件是1977年民主党人吉米·卡特担任总统后,采取紧缩政策应对经济危机,大幅削减政府开支,削减社会保障项目,转而采用自由市场的方法来处理经济问题。卡特任内启动的许多富有保守色彩的改革,此后也被共和党里根政府所继承。
1992年,民主党政治新星比尔·克林顿打出"新民主党"的竞选口号,成功入主白宫。执政后,克林顿进一步模糊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传统界限,以寻求两党在推动法案上的合作空间,但某种程度上也牺牲了部分支持者的利益。为了削减赤字,他减少对工人群体的扶持力度;除了通过《家庭与医疗休假法案》和上调最低工资外,他在劳工政策方面毫无建树。
1993年底,在工会的一片反对声中,克林顿政府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1994年,克林顿政府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脱钩,从而助推中国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两项措施在接下来的近20年间深刻影响了美国的内政外交走向。
时任参议员的拜登在这两项议题上均给予了支持。他从未想到,民主党中间派所推行的"第三条道路",多年后酿成美国中产阶级"被掏空"的恶果,造成了2016年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被支持者抛弃、特朗普和共和党激进派夺权的乱局。
在隆巴多看来,数十年后种族主义问题依然缠绕着拜登,不过是七八十年代民主党温和派推动右倾化过程掀起的余波。
去年6月的民主党总统初选辩论中,拜登因在40年前反对"校车政策"的立场遭受了同为候选人哈里斯的攻击。"校车政策"又名"消除种族隔离的巴士"(desegregation busing),该政策通过将学生载送到当地学区内外的做法,来缓和种族隔离政策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拜登在接受采访时主动谈及曾与联邦参议员伊斯特兰与塔尔梅吉合作推动议案的往事,引发党内激进派的批评。这两位参议员都是种族隔离主义者。
隆巴多说,拜登既不是种族隔离主义者,也不像伊斯特兰那般保守,但他参与推动民主党右倾化,确实干扰了学校去种族隔离化的进程,也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美国左翼杂志《雅各宾》作者布兰科·马切蒂奇将拜登形容为"昨日之人",不无道理。"旧时代"的思维至今影响着他的言行。拜登曾在一次电台采访中失言:"如果你在选择支持我还是特朗普时有困难,你就不是黑人。"之后他为自己出言不逊道歉,说自己不该如此傲慢。
此外,拜登在尚未正式参选前曾因对女性的行为举止不当,被迫录制视频进行辩解。"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方式,是我尝试证明自己关心和聆听的方式。"拜登说,"保护个人空间的界限已经重设了……我会更加注意。"
而当特朗普政府把美国搅得天翻地覆之时,民主党人再度将拯救国家的重担压在了拜登这位满身包袱的"老白男"身上。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告诉《凤凰周刊》,拜登在本次大选中从民主党里冒起,反映出民主党选民的危机思维,"并不是说他们有多喜欢拜登,而是一定不能让特朗普继续干下去了"。
不过,拜登能否如年轻时那般英勇——敢于重新定义民主党,在利益错综复杂的问题上狠下决断,促成国内不同势力合作——仍属未知数。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演讲者名单8月11日对外公布后,不少人为初选候选人杨安泽无缘发言打抱不平。
华裔众议员刘云平在推特上毫不留情地批评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像聋了一样,"亚裔美国人是美国增长最快的群体,包括在多个摇摆州。但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有发言机会的亚裔美国人数量严重不足。"桑德斯竞选团队联席主席、众议员罗·卡纳(Ro Khanna)也认为,杨安泽理应获邀到大会上发言,将他排除在外是荒谬的。
两天过后,好消息传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代表大会发言名单上添加了杨安泽,并将他安排在8月20日晚总统候选人拜登发表演说前进行发言。
由于在初选前两站爱荷华州、新罕布什尔州选情不利,杨安泽早在2月11日就宣布退选,并于3月表态支持拜登。虽然未能在竞选活动中走得更远,但杨安泽能有机会登上候选人电视辩论的舞台,显示出他身后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政治能量不容小觑。
在新冠疫情重创美国经济的背景下,杨安泽提出的竞选理念"全民基本收入"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希尔-哈里斯(Hill-HarrisX)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已有55%的美国选民希望政府推行这项政策,定期为全体国民发放没有条件和资格限制的固定金额资金补助。
加上杨安泽,共有3位亚裔背景人士有机会在本次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另外两人分别是泰裔参议员谭美·达克沃斯(Tammy Duckworth)和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为了体现草根路线,各地听众还有机会在大会发言中听到许多普通人的声音,包括密歇根州的汽车工人、枪支暴力幸存者、宾夕法尼亚州一位曾经投票支持特朗普的人。
8月17日的开幕式上,一位名叫克里斯汀·厄基扎(Kristin Urquiza)的女子分享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位来自亚利桑那州的女子指责特朗普在新冠病毒的严重性问题上误导了她的父亲。"我的爸爸65岁了,此前他身体非常健康。"克里斯汀说,"他之前很信任特朗普,结果他染上了新冠肺炎。为此,他付出了生命。"
被白人警察跪压致死的弗洛伊德的弟弟也在大会上讲话,他的主题也是此次总统大选的主题之一:改变警察制度。"我的哥哥乔治本来应该活着。"他在演讲中列举了近年来被警察杀害的一些非裔美国人,并说,"当这一刻结束时,让我们永远不要停止喊出他们的名字。"
"大会上的每一秒钟,都是关于特朗普执政失败的广告。"乔治城大学麦考特公共政策学院民主与文化基础教授尤金·迪翁(E. J. Dionne)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虽说大部分的演讲时间都会集中在批评特朗普给美国带来的灾难,但这次"前所未有、与众不同"的大会还有一项明确的历史任务:通过拥抱种族正义和经济包容来证明,21世纪的新政联盟可以由更多元的板块构建。
拜登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场进行了关于种族问题的对话。
随着大选临近,拜登新政的轮廓也越加清晰。那些看似极端的进步派声音,正逐渐被他吸收进自己的政策主张中。
7月9日,拜登来到宾夕法尼亚州一家金属厂发表经济政策承诺。这里距离他的出生地斯克兰顿市不远。他的父亲生前也曾是二手车销售员,此行颇有寻根溯源的意味。拜登喜欢称自己为"中产乔"(Middle-Class Joe),这次他为陷入困境的蓝领工人和中产阶级端出来的经济振兴方案,借用了国际推崇的理念——"重建更美好"(Build Back Better)。
"是时候终结股东资本主义了。公司唯一的责任是对股东负责,这是不对的,这绝对是闹剧。他们对工人、社区和国家都负有责任。"拜登在这场30分钟的演讲中批评特朗普在疫情中只关注股市的做法。他表示,一旦有幸当选新一届总统,将把施政重点放在蓝领和中产家庭上。"不是富裕的投资者阶层。他们不需要我。"
这番话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进步派代表人物沃伦在初选过程中提出的"经济爱国主义"。沃伦曾许诺,她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对经济的态度,要将美国工人和家庭的利益置于跨国公司的利益之上,并运用"经济爱国主义"重构制造业和华尔街。
在经济振兴方案中,拜登计划对制造业采取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扶持力度,投入7000亿美元支持"美国制造",并创造500万个制造业和科研领域的新工作岗位。此外,拜登还承诺要打造清洁能源经济,解决环境不公正问题,这项政策主张与沃伦提出的"绿色制造"理念相契合。
值得关注的是,进步派已经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他们希望在拜登当选后,将这些人送入联邦政府的中枢机构。多名消息人士确认,与沃伦关系紧密的智库罗斯福研究所列出了一张1000多人的名单,只待拜登赢得大选。
另一位进步派领袖桑德斯退选后也没有闲着,他与拜登共同发起成立了"团结特遣队"(Unity Task Forces),将桑德斯阵营的进步派声音总结为110页的政策建议,提交给民主党代表大会政纲委员会。桑德斯竞选团队竞选经理萨克尔(Faiz Shakir)表示,这只是第一步,如果拜登胜选,特遣队里的政策专家未来会被推荐进入其执政团队。
拜登乐于吸纳民主党内不同政见,恰恰对应了今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团结美国",他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击败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特朗普。这份努力获得不少进步派人士的肯定。《纽约时报》和谢纳学院所做的民调显示,87%的桑德斯支持者决定投票给拜登,高达96%的沃伦支持者也表态将支持民主党推举的候选人。
开幕式结束后,有美国媒体说,相比2016年民主党党内初选希拉里桑德斯之争后的撕裂,这一次,民主党看上去似乎很团结。
达巍向《凤凰周刊》评价说,如果拜登竞选成功,他的执政班子里面肯定会有不少进步派人士,他也需要迎合党内的这种声音。"但政府未来会怎么运作,权力架构如何设计,他能否控制这些进步派,或是政策被进步派主导,都存在不确定性。"
民主党内温和派与进步派力量的整合,也给了特朗普阵营攻击的借口。特朗普新聘任的竞选经理比尔·斯蒂芬(Bill Stepien)公开表示,"我们将揭露拜登是极端左派的工具。"
在哈里斯成为拜登竞选搭档后不到一天,特朗普阵营就把"社会主义者"的标签贴在了她的身上。讽刺的是,真正的进步主义团体Bay Area for Bernie却批评哈里斯加入拜登团队,显示她自由主义立场不够坚定。
皮特尼告诉《凤凰周刊》,哈里斯是主流民主党人,远不及桑德斯和沃伦"进步"。他认为,无论谁来当总统,都会面临联邦债务的巨大制约。由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已经让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倍,为二战以来的第一次。"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总统都不得不面对削减赤字的难题,这将严重限制进步派提出的政策主张。"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观象台创作,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2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