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孩子的说的原来是这层意思,父母别瞎帮

“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孩子的说的原来是这层意思,父母别瞎帮

“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对蒙氏老师来说,这句话耳熟能详,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句话,那么你一定也懂了孩子。这里的“我”当然指的就是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做是一道很复杂和全面的命题,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帮我做。”和“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中间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普通家长眼中的帮助孩子:


我可以帮助孩子穿衣服、喂他吃饭、帮他洗澡、帮他拿水壶、背书包。所有那些看起来孩子做起来会吃力的事情,我都可以帮助他。无可厚非,这些确实是“帮助”,只不过是过度的帮助。


家长对于孩子的保护很多时候是过度的,过度的保护有时候就会成为孩子发展的阻碍。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过度保护孩子的现象:帮他背书包,帮他提东西,不让孩子做一切家务,不让孩子接触一切尖锐的、带电的东西,设置很多条条框框,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等等。极端的父母想要创造“无菌”的环境给孩子,而这样的极端并不能维持一生。


因为父母用自己的思维帮助孩子做了很多选择,让他们失去了接触真实生活的机会,缺乏这些实际的经验,只会变成一个安于生活在父母营造的“安全环境”中的人,很多孩子到了小学甚至还不会自己系鞋带,而真实的世界一直存在,不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而改变。



真正的帮助孩子:


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和满足孩子的需求。


成人要做的是用正确的方式允许孩子去触碰那些看起来危险的物品,给孩子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物品,并且在孩子随意滥用物品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重新示范正确用法)。


通过建立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孩子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使用那些我们看来很危险的物品。这样才是真正地在帮助孩子,让孩子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自己做。


婴儿断奶之后,家长们都习惯把盛着糊糊的小勺硬塞到他的嘴里,而不是让他自己尝试进食,害怕他把食物弄的到处都是,害怕他被烫到、噎到,如果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小桌上,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吃饭,我们马上能够看到,他会用自己的小手抓住小勺送到嘴里。


成人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去触碰那些看起来危险的物品,但是需要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展示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物品,并且在孩子随意滥用物品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重新示范正确用法)。


通过建立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孩子可以在安全的范围内使用那些我们看来很危险的物品。这样才是真正地在帮助孩子,让孩子可以用正确的方法来自己做。


经观察研究表明,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就会反复做,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愿意遵守规律,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具体如何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做?


客观观察孩子的需要

观察不是简单的看,而需要客观,不带有个人的主观想法和臆断。在看待事物时,我们通常会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经过大脑翻译以后,变得不客观。


所以在观察孩子的时候,需注意客观,没有偏见、没有情绪,也没有固有观念的,客观地进行描述。


幼儿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然而相同的是,幼儿为了要使身心发展,会有很多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产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意愿,驱使他去寻找他要的东西,来满足成长的需要。



帮助孩子准备好环境

我们都知道在蒙氏环境中的每一份“工作”背后都有其自己的目标和逻辑。孩子需要从选择合适的“工具”开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来完整完成一件事,是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秩序感等的发展。每一份工作都放在一个单独的托盘中便于孩子们取放。


而这些工作正是帮孩子准备好的环境,当孩子想要发展哪方面的能力时,他有合适的工作可以选择实践,而不是当他想发展哪项能力的时候,家长帮忙代劳。



保持耐心,不过度打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如果他们可以跟随自己的步调,就会一步步成长。而成年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眼光和参照物去评判孩子,过于急迫,打乱孩子成长的步调。


我们应该在孩子成长中保持耐心,不过度打扰孩子。当孩子自己穿衣服扣扣子,总是扣不上扣子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孩子明白扣扣子的过程,找到扣扣子对于孩子的难点,将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技能和一连串的动作给拆解开,变成像说明书上那样清晰明了的步骤,并示范给孩子看。


在示范后,不要拖泥带水,退到孩子身后继续观察。而不是粗暴地打断他,帮他扣好。



基于事实的肯定

除了过度帮助,过度夸奖也是家长们经常不能好好把握的事。“你真棒”,“你真聪明”,类似这样没有真正意义的夸奖经常出现在生活中。


当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时,他的内在是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自豪的。这个时候,成人的肯定对于孩子而言也很有帮助,但是这种肯定并非过度的夸奖,而是基于事实的客观描述。


当孩子将线穿过了针眼,我们可以说你做到了,你将线穿过了针眼。而不是说,你好棒,你真厉害!


没有事实依据的夸奖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做,行为的目的就会发生偏差。



当我们能够做到了“帮助他,让他自己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源源不断的满足感,那些有意识的动作和工作让他乐此不疲,这种重复之推动孩子的发展,也让孩子建立自信,变得独立。


总结一下,我们要通过怎样的“不帮忙”来真正帮助孩子:细心客观观察孩子当下需要什么,此时正在做什么,看看他有什么事情是他的能力真的达不到的,用适当的方式帮他解决这些他还不可能做到的事,而剩下那些都交给孩子自己去努力、去试错、去完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128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