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了一篇《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称,今年一共有25个国家面对严重饥饿风险,世界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将有超过6.9亿人面临饥饿。
用经济学家阿里夫•侯赛因的话说:未来几个月内,全球每天会有30万人饿死。
联合国的这份报告再度为各个国家敲响警钟,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已经降临。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的“粮荒”呢?人类都进入21世纪了为什么还会“断粮”?断粮后的人类该怎么办呢?中国也会断粮吗?
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
在肯尼亚,由于粮食短缺,仅3月末,米价就上涨了超过30%。
肯尼亚的一位单亲母亲,独自抚养8个孩子,疫情爆发后,她连最基本的口罩都买不起,更别说粮食了。
在8个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时,她不得已只能把石头放在锅里煮,假装还有饭可做,希望孩子们在等饭时能踏实地睡去。
这位单亲母亲并不是个例,有的父母用纱布将泥浆摊成一张张“面饼”,这些“面饼”晒干后成为孩子们唯一的食物。
孩子们欢欣鼓舞的拿着面饼进食,殊不知这些泥饼虽然吃起来会有饱腹感,但吃多了最终会因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而死去。
泥土中的寄生虫与细菌也会有很大的几率让人染病,即使不会饿死,也很可能得病。
他们的父母又怎么不知道这些呢?总比让孩子饿着肚子离开这个世界好。
印度同样处在阴影中。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锁,一切公共场所关闭,穷人没了工作,家庭便没了收入,很多人只能在垃圾堆里找食物。
泰国曼谷,每天都有很多穷人聚在公园,只求有好心人来给他们发食物。
叙利亚的人民,也只能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救济···
伊拉克,印尼,菲律宾均面临粮荒,储备粮最多只能撑半年···
在刚果,委内瑞拉,南苏丹等地,全国一半以上人都在濒临饿死···
太多国家,还没扛过疫情,就早已面临生命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日子不好受,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口粮也不宽裕。
依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大概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
而美国阿肯色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部分州,近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威胁了食品安全。
新冠疫情是粮食危机的“导火索”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这场粮食危机的最直接原因。
因为疫情的蔓延,各个国家陆续施行了严格的禁足政策,使得大量的企业因招不到劳动力而破产,经济出现了明显下滑。
虽然人们失去了工作,世界经济也萎靡之下,但人们总不能不吃饭了。
但是,由于农户们也采取了居家禁足的政策,很多良田因没有播种而变成了荒地,世界各地的粮食产量受到了影响。
荒地
这种情况下,粮食大幅减产,粮食价格随之大涨,很多失去了收入来源的家庭穷的连粮食都买不起。
在国家层面,由于粮食紧张,各个国家开始限制粮食出口,使得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
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越南率先发声采取了出口管制措施。据越媒报道,越南宣布停止以任何形式对外出口粮食。
据了解,去年全年越南已经库存了接近30万吨的大米水稻,计划今年还要存储19万吨大米和8万吨水稻,看得出他们就是为打疫情持久战而做准备。这样的措施对于越南是十分安全,但是对于全球那些缺粮国家来说就是严峻的考验。
在越南率先推出了这样的限制政策之后,其他产粮大国也开始有所动作。
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俄罗斯宣布将在4-6月这一个季度内将小麦、黑麦等部分粮食作物的出口配额限制在700万吨。
此外,塞尔维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的出口都有所放缓。
可见,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对全球粮食供应链产生了极大压力。
极端气候是粮食危机的主因
今年2月份,东非历经了几十年来最比较严重的蝗灾,蝗灾过后寸草不生,使得东非及阿拉伯半岛多个国家面临断粮风险,联合国也早在3月份就提醒过今年的粮食危机。
而这场蝗灾的主要原因则是东非的干旱。
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干旱,在2019年~2020年就导致了澳大利亚和亚马逊雨林两场世纪大火,大量的农田被付之一炬。
由于全球变暖,我国南涝北旱的局面变的更加明显。仅2020年7月份的南方洪水,就导致数百公顷良田沦为长江洪峰的泄洪区。
气候学家表示,气温不断升高,灾害日渐频繁,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极端气候导致全球小麦平均每10年减产1.9%,玉米减产1.2%。
每年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超过500亿公斤,其中旱灾损失最大,约占总损失量的60%。
从1981年~2002年,由于气温升高,小麦、玉米、大麦的全球产量每年共减产4000万吨,相当于每年26亿英镑的损失。
虽然这个数字对于世界范围内谷物年产量来说并不算大,但是科学家警告称,研究结果证明了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主粮的产量造成了明显影响。
袁隆平:中国不会发生粮荒
面对世界上粮食短缺的形势,很多人关心了:咱们国家会不会“断粮”呢?
实际上,我国的三大粮草:大米、麦子、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左右,并不存在进口依赖性。
根据2019年数据信息,中国进口的大豆类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84.86%,进口的糖占国内糖总消费量的25.95%。
所以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出口管制对咱们国家并没有多大影响。
袁隆平院士更是强调: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宽心。
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而努力,每年12月到次年4月,袁隆平院士都会到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而且在89岁高龄仍然奋战在试验田的第一线。
正是有了他们,中国人的饭碗才端的踏实。
你认为世界范围内粮食紧缺的原因是什么呢?
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以及城市化建设哪个才是粮食短缺的最主要因素?#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要来了?##我们离粮食危机还有多远?#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