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一位妈妈的私信,他说最近孩子变化很大,没有办法只好发私信向我求助。这位妈妈说他家的孩子以前挺活泼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还是变得内敛起来,不仅如此,脾气还变得很大,尤其是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总是逃避困难,出现了一点小事就不愿继续下去了。其实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他们产生了回避型人格。
01、回避型人格的特征有哪些?
1、缺乏安全感
其实不光是回避型人格,孩子身上出现的很多人格缺陷甚至是性格上的不良,都有可能是他们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因为安全感确实是孩子产生良好性格和完美人格的基础,如果孩子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父母根本没有给到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
那么他们的心理就会因为缺乏而时常逃避,或者是去选择一些自认为能够重新得到安全感的事情,但可惜的是孩子做的这些努力往往都有偏差,他们自认为能够寻求安慰,但实际上却得不到安慰。
2、太过于自卑
虽然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也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很多家长甚至是是孩子自己,即使是知道这些也会不自觉的跟别人对比,这样的对比结果就是让自己更加的自卑和软弱。
还有的父母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是拿孩子的缺点去对比其他孩子的优势,就会让孩子更专注于他们身上做的并不完美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好处,这样的孩子内心是极为脆弱和自卑的。在融入集体之前他们是极力想要回避的,融入集体之后他们也会因为太过于注重别人的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而无法适从,这样的人一旦遇到任何的一点点挫折都会不知该如何去做,心里也更容易崩溃。
3、习惯性的逃避问题
在面对一件自己不擅长处理的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人是克服内心的障碍迎难而上,勇敢的去面对这件事情,而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尽力的去逃避去躲掉他们认为自己不擅长不舒适的东西,逃到他们认为最安全最舒适的地方去,这样的人一般就会产生回避型的人格。
除此之外,回避型的人格还特别喜欢一个人待着,这并不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他们也并不享受孤独,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害怕与别人相处,没有办法不得已的,所以才选择独自一个人。
02、霍索恩效应
当一个学生受到公众的共同关注的时候他们学习的效率就会有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应该学会与他人相处,因为要了解他们所做的哪些行为是受到大家瞩目是受到大家欣赏的,只有当我们去增加这样的良好的行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欣赏,当然也会因此而不断的进步,其实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就被称为霍索恩效应。
也就是说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关注的时候,他们就会下意识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改变自己那些不良的行为,从而使自己成为在别人眼中更好的人。霍索恩效应并不是说这些人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功夫,他们是在进行真正的改变。
当一个人受到关注的时候,他感受到并不是压力和痛苦而是感觉到快乐,因为在这个人的眼中受到别人的关注是代表他受到别人的喜欢,他会为了这样的一份喜欢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内心,希望把更加完美的状态去呈现给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实际上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家长就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用霍索恩效应去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能够因为家长的关注而感觉到快乐而并非压力,这样才是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03、家长应当怎样改掉孩子的回避型人格?
1、关注精神需求
对于个人的需求很多人只注重物质方面,很少去关注精神方面,但是马斯洛很早就告诉我们了,人是有精神方面的需求的,尽管精神方面的丰富是人的高层次的需求,但是现在的这个社会很少有父母不能够让孩子吃饱穿暖,这样的物质层面的满足其实已经足够了,家长应该更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现代社会当中青少年精神方面的渴求非常的多,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他的满足就很少,这让孩子很小就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引起重视的,很多父母他们小的时候生活在社会物质资源比较贫乏的时代。
那个时候他们的需求就主要集中在物质方面,所以当他们做了父母之后会认为物质方面的满足就足够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需要满足的是人际交往、安全以及自我价值方面的更高的需求。
2、多采用共情的表达方式
同事家的孩子前一段时间去上了奥数班,一开始奥数老师会教孩子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快的融入奥数的时间,所以那个时候朋友家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有的时候还觉得特别的骄傲,经常回家跟妈妈炫耀。但是这样的好心情却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随着奥数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困难,孩子受到的打击也变多了,他开始觉得自己不适合奥数的学习,也开始逃避问题了。
同事也知道孩子现在遇到的困难,经常安慰她,但是也毫无用处,其实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是与孩子共情,告诉他们他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和心情家长是能够理解的,家长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尝试,用一起体验的方式让孩子重拾自信。
当孩子产生回避型的人格的时候家长不应该对他们过多指责,而应当理解孩子,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20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