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湖北老农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了400大洋,现今该还多少钱
引言
欠条的故事源于湖北孝昌县的贺家畈,当地有一位老农,名字叫杨明荣,2015年时他拿出了一张祖传的欠条,旧烂的纸质,已有着85年的世纪痕迹,仍能看出借款人的姓名,所欠的金额,及借款的缘由。据老农的描述得知,该欠条由其祖父杨长银传下,借条的出具方是红一军,欠条所欠金额为400大洋。
01
让相关专家查阅史料进行求证,人们不禁好奇湖北老农拿出85年前“欠条”,红军借了400大洋,现今该还多少钱?欠条的背后,到底见证过什么样的故事呢?杨明荣欠条的背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局势动荡不安,物资也极致匮乏,在部队建立之初,有一支红军于敌人的炮火之下更是无暇储备物资,食物的来源成了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根据地附近的人们得知后,分别从自己家中拿出些粮食及钱财,助军队一臂之力,望他们能渡过难关。不过军中的行事作风向来严格,即便人们愿意伸出援手,他们也不能白拿百姓的一分一厘。
02
陷在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严格的规定,一边面临着食物匮乏的难题,而百姓拿出的这些粮食可以让他们继续冲锋前线,保家卫国!危难之际,他们便为提供物资的每个人员开具了欠条,并说明日后如有能力定会按照欠条数目全部奉还,杨长银正是其中的一员。
85年前,红军参加了部队需要扩编,遗憾的是,他们手中的钱财不允许他们扩编,后经上级的批准,便向当地人们借了钱,且开具了欠条。杨长银借400大洋是从自己家中拿出,他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助红一军解决一时的困境。
03
此后该欠条便在杨长银的手中传了几代,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一直传到了孙子杨长银的手中,也让众人看到了欠条背后的特殊含义。时过境迁,很早以前大洋退出货币舞台,放在现代更不属于我国的流通货币,该欠条应如何等价兑换?400大洋的欠条,现今该还多少钱呢?
在查阅相关文献后,专家认为认为应还给老人40000元人民币。杨长银几代对欠条的传承,并非贪图钱财。400大洋不是个小数目,放在杨长银那个年代是一笔巨额,杨长银能如此慷慨解囊,说明了他三代人的一腔热血与善良。
结语
尽管大洋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可政府没有失信于在那个年代给出的承诺,如数归还了85年前对杨长银的所有欠款,同时拿回了这张欠条。这张借条,被传承了如此久的欠条,也是红军英勇护国,热血奋战的证明,百姓对红军大爱戴的彰显,欠条的背后,是一份感动与责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9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