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看懂这个世界,就来股市吧。
在我国股市里,永远有你看不懂的财报,听不懂的商业神话故事,闻不到的神秘主力气息,而无数人都在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痴迷,兴奋,热血沸腾。
应该说,股市的魅力至今不减,就是它给很多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而且经久不衰,因为你赚钱了,会爱它;如果你亏钱了,会恨它,它能让你的钱从有变无,也可以从无变有。
正如,一句网络戏言,爱她,就送她到股市去吧;恨她,就送到股市吧。
近一段时间,我国股市可谓让人荡气回肠,先是大幅暴涨,让人血脉膨胀;然后是大幅下跌,让人紧张兮兮。不过,总算有一波“疯牛”,不枉2020年大灾之年的意外惊喜。
目前,来看我国股市出现一个现象,有的板块个股,股价都翻十倍的,尤其像科创板、科技股、医药、白酒等个股,都涨势彪悍。而有些板块个股,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就是都破净了,还没有人要,逼得一些上市公司股东自行买入股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28家银行股价跌破净值,“破净”比例高达77.78%。不过,已有多家银行的大股东和高管纷纷出手增持“保价”。今年以来,共有8家上市银行的40位董监高(或其近亲属)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自家银行股权,合计增持330.95万股,斥资约5299.43万元(不包括闪电增减持且未导致持股数量实质性变更的交易行为以及分红送转导致的股权增加在内),人均投入132.49万元。
应该说,我国国民对银行非常熟悉,每天都能在大街上碰到各大银行的门店,尤其像国有五大行,到哪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也是最能赚钱的行业之一,可是这个股价却越来越低。
也许,银行股走低,跟银行目前最大的利润来源,银行利差下滑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在监管持续高压之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6月出现骤减。从人民银行披露的信贷收支数据来看,6月末,全国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合计约为10万亿元,较5月末大幅减少约1万亿元,利差空间也明显压缩。
当然,如果仅仅从收入来源来看银行股,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按照价值估值法则来看,很多人都觉得银行股处于严重被低估的状态。可是银行股就是不涨,即便是大盘突然暴涨,银行股也只是迅速大涨了20%,然后又重回低价水平。
对银行股来说,股价走低,是一个综合性因素推动的,一方面主要在于银行股板块规模比较庞大,体量大,需要的资金多,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推升其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市场对银行股并不感冒,认为银行股并不是时代未来发展的潮流,银行金融业慢慢沦落为非常普通的行业,没有进化成高科技公司的行列,其估值水平就会一直处于下行趋势当中。
当然银行股的股价不断走低,也跟当前的市场环境有关,不处在超级大牛市当中,自然没有太多的资金去热捧所谓的被低估价值洼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