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上半年GDP下降7.5%,佛山今年会被“满血复活”的东莞超越吗

上半年GDP下降7.5%,佛山今年会被“满血复活”的东莞超越吗

作者:今纶


我刚刚去看了一下佛山官方网站,很惊讶:“2020年上半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626.50亿元,同比下降7.5%”。


-7.5%是什么概念?


官网编辑很低调,写了几个主要数据就结束了——“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5.08亿元,同比下降1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43.93亿元,同比下降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17.50亿元,同比下降2.2%”。


截屏自佛山市政府官网


再去看看东莞的数据,也是官方来源:


上半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61.28亿元,同比下降1.7%,增速仅低于全国(-1.6%)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5%)0.8个百分点。除了GDP增速降幅大幅度收窄外,外贸、投资等经济指标持续向好,6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4.9%,实现首次转正。


关于东莞和佛山的城市竞争,我写过多篇,在佛山去年GDP破万亿的时候,很多人一片称颂,我也保持了淡定。


今年3月19日,我写过《佛山危矣,“广东第三城”排名摇摇欲坠》,去年11月,我写过《东莞猛追,佛山焦虑,“广东第三城”争夺白热化》、《“低调”破万亿?又准备靠房地产拉经济?》,非常直接指出了佛山经济的软肋,同时明确表示“佛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数年内,会把‘广东第三城’的宝座交给东莞”。


从现在的情况看,不需要数年,可能就是今年或者明年。


佛山新城


佛山为什么如此“疲软”?


佛山为何如此“佛系”?发展速度受到疫情和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冲击


本来在结构上,佛山是非常注重内需的城市,不过,内需是一个不断提升的概念,20年前,买电饭锅就很好了,就是内需提升的表现,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了人工智能的产品。


佛山的顺德和南海在全国都是非常彪悍的行政区,经常在各种同级别的排行榜上处于前列。可是环顾顺德,改开以来,除了碧桂园和美的,有什么特别在全国叫得响的明星公司、科技公司或者消费品公司吗?我指的是巨无霸级别的。


南海底蕴深厚,各种指数也还好看,不过,靠南海和顺德还是拖不动佛山这个大盘。


佛山的问题在哪里?同样在疫情冲击下,佛山上半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43.93亿元,同比下降10.7%”,几乎毫无抵抗之力,为什么?因为佛山的工业还是比较传统,生物医药、互联网属性的不多,当经济因为疫情而下滑的时候,佛山既不能靠生物医药来对冲,又不能靠互联网属性强的工业产品来对冲,所以会比较吃亏。


顺德的美食冠绝华夏,佛山的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佛山的第三产业除了旅游之外当然还有一系列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诸多城市于二季度旱地拔葱般从疫情中恢复不同,佛山的第三产业虽然也在复苏,力度不尽如人意,上半年的增幅还是-2.2%


顺德


佛山这些年来在第三产业方面过于依赖房地产,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每次经济遇到困难,就下意识条件反射一般去放松调控。


每一轮调控放松,佛山都是急先锋,这并不光荣。


卖地,多卖地,增加土地供应,其实对城市房价平稳是好事,也可以解财政一时之困。不过,在应急的同时,也要想到长远的未来,发展的后劲。


佛山在这方面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以致于疫情一来,有点尴尬。在这方面,东莞是榜样,我们下面再讲。


佛山在科技研发方面是一直不温不火的,各区经济发展“摊小饼”,科技研发其实也是“摊小饼”。


不过,佛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3月27日,佛山召开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会上的信息透露: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839家,增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省(企业)重点实验室达29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80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居全省第二位;24个项目获国家、省重点科研项目立项,资助经费3.56亿元,立项数量和经费均居全省地级市之首。


佛山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急起直追,只是需要时间,而且短期内可能有点气喘吁吁。


类似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季华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等,短期内要和东莞松山湖的类似机构相比,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另外,令人颇为诧异的是,同样是疫情冲击,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产业,佛莞上半年的表现差异也很大:佛山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5.08亿元,同比下降16.4%;东莞第一产业增加值13.95亿元,同比增长8.1%。东莞的第一产业居然是增长的,两者的增速差达到24.5%,我很惊讶,东莞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佛山应该去调研一下。


虽然第一产业在两市各自的盘子中所占的比例都不大,但是这样的表现到底和什么有关,是个值得追问的话题。


东莞何以脱颖而出?


说说东莞的表现。


毫无疑问,东莞的突出表现与深圳的产业转移有关,与华为有关,不过,同样与东莞人的思路有关。


东莞造了一艘“航母”叫松山湖,筑巢引凤,吸引的不仅仅是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还有OPPO、vivo、步步高、漫步者、生益科技、东莞市大疆、蓝思科技、易事特、长盈精密……


东莞松山湖


东莞的吸引力、东莞的独特味道已经让很多企业逐香而来,形成了多个产业的生态链。


东莞人是吃过苦头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曾经找不着北,后来努力且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才慢慢有起色。


东莞历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在央视被“露脸”的扫黄行动,一度让全国人民叹为观止。


不过,历史的烟尘已然过去,今日的东莞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机勃勃的城市。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曾经在2019年的一次公开采访中说到:


“东莞和大湾区其他城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合作是在不断地进行当中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我们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比如里面提到,以深圳、东莞为核心的珠江东岸要打造好电子信息产业。所以,我们觉得在发展过程中,要认真领会规划纲要对我们的定位,我们是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


而且不仅如此,梁维东还进一步明确——“未来我们将发力五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所以,还在津津乐道于东莞曾经的“特殊产业”的人们要刷新一下对东莞的认识。


在我看来,东莞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创新驱动的城市。


不过,仅仅有科技创新还是不够的,城市运营还要有足够敏捷的执行力。


说实话,东莞一季度的同比GDP增速掉到-8.8%的时候,我真的吓了一跳,因为我认为外贸的环境不会有根本性的彻底好转,何况国际形势复杂。东莞当然也提到了转内需,但是如何转,如何具有实际的效力,这非常重要。


目前看来,数据不错:上半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为67.3:32.7。堪称绝处逢生!


这种转变其实也是建设在长期扩内需的基础工作之上的,寻找有效渠道,主动对接,比如今年4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拼多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系列活动。


东莞企业“满血复活”的密码是什么?四句话:适应市场不断调整;尽最大力量“出口转内销”;提高研发费用,提升产品附加值;降本增效。


东莞企业“满血复活”的驱动力是什么?在我看来是深藏于东莞企业内部的永远折腾永远生龙活虎,永远遵循市场规律的基因


整体环境上,东莞提供了相对公平、高效、靠谱的营商环境。


多个因素结合,东莞速度就脱颖而出。

东莞


上半年只有263亿的差距

如今,佛莞的省内经济体量名次之争日趋激烈,当然,我认为是良性竞争。


佛山今年会交出“广东第三”的排名吗?毕竟两市上半年的经济总量只有263亿的差距。我的看法:如果佛山不放大招,今年东莞超越佛山的可能性很大。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从产业结构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来看,东莞优于佛山,今年不超,明年也会超,这是先进生产力对相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短期内佛山无力扭转。


还有一个悬念:佛山今年会掉出“万亿俱乐部”吗?


不知道,但愿不会。


最后还是说一句——佛山真的要加油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8325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