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人说的话,听一半,信一半,留下一半慢慢品,不信人会错失经验,尽信人会失去自我。
2.“遇良师不拜,与良友不交,与良机不握”的前提,是要有识别良师、益友、先机的慧眼。
3.不同的学识会相信不同的言论,看到即可不必争辩,否则输了失去立场,赢了失去朋友。
4.学习是关于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毫无关系!所以不必骄傲,更不必自卑,不必让别人看见,不必为别人的评论动摇。
5.误会是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事,我们无法要求朋友足够通透智慧,但可以提醒自己,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对朋友要有基本的信任。
6.读书不要太杂,坚持把一门知识学到手,比似懂非懂走马观花强一百倍。
7.任何一个朋友的离开都属正常,接纳人生中所有人的来去,然后心情平静、保持微笑,珍惜眼前的朋友,把往事尘封。
8.一个人内在越丰富,外在就会越简单。所以奢侈糜烂的生活与智慧通透的灵魂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没有调和的可能。
9.出世之道需淡泊明志,入世之法以圆润通融。淡泊明志需要修身养性,圆润通融需要机敏达观。出世法和入世法之间的联系是自己的心,自心清净智慧通透,就可以成为闲人君子,得自在之妙。
10.佛学的智慧是“空空如也”,道家的追寻是“清净无为”,看来做人智慧不是无休无止的欲求,而是在保持足够的努力之后,无问东西,放下所有。
11.身是心之所,心是身之魂,无身心游离,无魂身若何?所谓修身养性,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心境的修炼。
12.一个人的精力终是有限,要远离不必要的交往,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远离烂人烂事,做好自己就好。
13.这个世界上从无鬼神,但必有因果。
14.大道至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最简单的,往往就是最智慧的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