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力红 黄帝内针
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在谈到饮食的时候,给出的原则是“食饮有节”。这里我们看到了,古人对于饮食,并没有提出我们要吃多好,而是怎么样去吃,要有节地去吃,这是很有意思的。
有太多的人见到我会问吃什么好,因为现在大家在物质上极大地丰富了,你可以吃东也可以吃西,可以吃南也可以吃北,都可以吃到。而这些实际上并不重要。我们能吃当下的(当时当地的)东西就好了,关键是在我们怎么样吃。
对于“食饮有节”,这里“饮”和“食”是在讲动作,在讲过程,而不是在讲具体的一个具象的食物。而我们今天谈饮食,多半都把它当作一个具象的食物。比方说,喝酒喝什么,喝红酒还是喝黄酒,还是白酒,是酱香型,还是清香型,要喝几两。讲到食,我们是吃海参,还是吃鲍鱼,还是白斩鸡。《内经》的这个“食饮有节”更重要的是谈饮食的这个过程要有节,就是怎么吃比吃什么要重要得多。
饮食不当则助长生病
我相信在座一定有糖尿病的病人。对糖尿病人你去问他,十个可能至少九个,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吃饭很快。就基本上是倒进(胃里)去的,五分钟就吃完了。这就不叫“食饮有节”了。这样吃饭很容易得糖尿病,不得糖尿病也会得其他的病。为什么呢?因为食饮没有节。
我们经常讲消化,“消化”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消”放在前面,“化”放在后面?因为消是化的基础,消是化的前提,没有消就没有化。所以你吃很多东西都是白吃。
我们说“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我们这一百多斤,是靠饮食来养的,但你不要忘记,那些病也是靠饮食养出来的。
你饮食有节了,你吃的方法对了,你消化好了,吃进去的东西就养你的身体,养你的这个形。如果饮食不节,消化不好,吃得不对路,那么吃进去它是养这个病。所以为什么病从口入呢?就是这样。所以饮食确实很重要。
从“消”字的含义理解细嚼慢咽的重要性
我们看看这个“消”字怎么写?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肖”,小月肖。我们刚才讲了月是什么?有形的。有形的东西再加一个小,就是有形的东西越来越小。这可以通过什么完成?咀嚼,咀嚼就使这个有形的东西越来越小,对不对?越来越小之后,有水产生了,有水加入了,这个消就开始了,这个消就到位了。
那你在口腔里没有停留几秒钟就咽下去了,这个消根本就没有发生。没有发生怎么化呢?就没有办法化。所以,没有办法化的这些食物吃进去就一定是养病的,不是去养身的。我一直在说这样去吃饭就是糟蹋。天地养我们的东西,我们那么不恭敬,那么去糟蹋,能有好结果吗?不会有好结果的。
粗茶淡饭足以养生
所以一定要经过消的过程,充分地咀嚼,慢慢地咀嚼。我建议大家的方法是不要把筷子老把在手上,老拿在手上你就会不停地往嘴里塞。你塞满一口之后,把筷子放下,慢慢地咀嚼,慢慢地感受,这个就叫作有滋有味。
慢慢地,口里面唾液出来。唾液是很重要的消化酶,就是消字的这个“三点水”出来了。嚼它几十下,慢慢地,然后再吞下去,这个时候胃肠就好化,因为有了消它必有化。
我们尽管只吃一点粗茶淡饭,如果我们这样吃它就养生。古人为什么讲粗茶淡饭足以养生呢?就是这样。所以这个是食饮有节。
一些疾病,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包括糖尿病这些,如果我们把饮食调整过来,一切就会开始发生变化。
本文节选自刘力红老师2017年8月在南宁日报社做的题为“谁是健康的责任人——略谈《黄帝内经》的健康智慧”的公益讲座。关注公众号“三和课堂”可了解更多精彩课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