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皮肤痒起水泡,都是湿气太重!中医:5个方法帮你祛除湿气

皮肤痒起水泡,都是湿气太重!中医:5个方法帮你祛除湿气

最近气候不稳定,经常午后雷阵雨,天气又闷又湿,让人不少人因此饱受皮肤莫名搔痒、手掌脚掌出现红色小疹、水泡、脱皮等问题,甚至出现荨麻疹、湿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医师表示,这可能是因为体内湿气太重引起,故想要改善上述问题,首要关键就在于祛除体内多余湿气!

下雨、变天皮肤就痒个不停?体内湿气重,湿热相搏为患是关键

中医师表示,以中医的观点来看,在临床上这类皮肤搔痒的情形,多半发生在台风季节,或是夏秋等季节交替、雨季与晴天交际之时。

由于这时候天气不稳定,寒、湿、热邪容易入侵人体,一旦邪气入体又无法有效排出,使邪气积于肌表,就有可能导致皮肤红疹、搔痒、起水泡等症状发生。

尤其是,平时就喜欢吃一些肥甘厚味与辛辣烤炸食物,脾胃运化本就不佳,体内热气重的朋友,如果又因为天气热忍不住喝冰饮、吃冰品、甜食,更容易脾胃感受寒湿,无法行使正常功能排出水分,使身体内蕴藏湿气。

一旦湿热相搏为患,郁积于皮表,就容易导致皮肤痒、搔抓不止的问题;湿盛则使皮肤容易起水泡,严重时更会造成湿疹发生、搔抓过度的部位甚至会渗出组织液,让人疼痛不已,其严重性不容小觑!

摆脱皮肤搔痒有技巧!中医传授5秘诀帮你除身体的湿

所以想要改善季节交替之际,容易发生的皮肤搔痒问题,第一件事就是要排除体内过多的湿气!

有鉴于此,中医师特别分享5大祛湿秘诀,提供给民众做为日常保健、调理的参考,只要适度遵守,就有助于人体排湿功能正常运作:

秘诀1/少喝冰饮

冰饮在肠胃道会让脾胃受寒、湿困于脾,使身体无法顺利将湿气正常排出。

再加上,喝冰饮、吃冰凉的食物,会让皮肤毛孔紧缩,原本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会经由毛孔蒸散;但吃冰会导致身体水分出去的管道被封闭住,让体内的湿气更不容易发散到环境中,而累积在体内。

秘诀2/吃有助排除体内湿气的食材

日常饮食可以适度食用薏仁、莲子、红豆、绿豆、玉米须、茯苓等,帮助祛除人体内过多湿气的食材。唯一要注意的是,薏仁性偏寒,大量食用容易让人体虚,月经期间千万不可吃太多,体质虚弱的人也要注意食用的分量。

假如,民众觉得麻烦,选择喝国民美食—四神汤,也是不错的祛湿方式。四神汤中的茯苓、芡实、山药、莲子,各个药味属性平和,平温平补、不寒不燥,适合各种体质的人食用。

适度饮用能帮助温脾、健胃、补肾、利湿,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喝了可以增强肠胃吸收的能力,常喝也会使皮肤光滑透净。

秘诀3/适度运动、流汗

很多人在室内工作,一整天在冷气房几乎没有流汗,但这样的生活型态并非好事,更容易造成体内湿气积聚!

中医师建议,民众应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除了有助让毛孔张开,顺利把身体内的废物、毒素连同汗液一起排出体外;也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身体更轻松。

至于运动的频率,建议一周3次,一次30分钟,运动时心跳要到达130下为标准,才能真正训练到心肺跟血管弹性。

秘诀4/饮食节制:

少饮酒,少吃甜食、油腻、油炸、辛辣、重口味食物。中医认为「酒酪肥甘」,会让人体质肥盛湿满,而当中的「酒」指的就是酒,「酪」则是高营养的乳制品,「肥」就是高油脂、油腻的食物,「甘」就是甜的高糖份食物。

由于这类食物的成分结构不易被人体代谢,在体内容易聚集湿气而生成痰,这种「痰湿」在体内如同是阻碍,让体质黏腻笨重,不但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血液也变得浓稠不易流动。

尤其是,现代很多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身体更不容易代谢排出,长久下来不只会有体内湿气重的问题,更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秘诀5/穴位按摩:

不光从饮食下功夫,想要改善体内湿气重的问题,适度进行穴位按摩,来刺激气血循环,也是帮助祛除湿气的好方法:

【中医师小叮咛】:

除了以上保养秘诀外,中医师也提醒,如果民众在适度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持续一段时间后,皮肤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建议应适度就医,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协助,厘清病因、对症调理较有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721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