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饿了么升级再战美团,这次能否一雪前耻?

饿了么升级再战美团,这次能否一雪前耻?

“线上买一切”的消费习惯,催生了“一切皆可送”的“身边经济”,也让同城零售,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厮杀的兵家必争之地。

阿里指挥着饿了么这个先锋部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城略地,与美团这个老对手,在线下展开了商家争夺、生态布局的激烈巷战。

7月17日饿了么的全新升级,可以看作是为新一轮的全面争战点燃了狼烟。


饿了么: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过去的十年,是饿了么失去先机、被屈辱压制的十年,也是外卖格局从三国之争到两虎相斗硝烟弥漫的十年。

初期,成立较早、有原始积累的饿了么,与背靠阿里的美团、背靠百度的百度外卖三分天下。但美团与点评合并后,野心显露,意图称霸外卖市场。阿里在愤怒中折价出售美团股份,转身支持饿了么,开始与美团对打。

昔日老东家,转眼兵戎相见。

中期,有了阿里支持的饿了么开始发力,在阿里的资金支持下,饿了么成功吃掉了百度外卖,风光一时。

后期,则是外卖领域浩浩汤汤的跑马圈地运动。

阿里斥巨资收购饿了么,并没能阻止背靠腾讯的美团崛起。黄蓝双方仇怨益深,甚至升级到街头的斗殴流血事件。饿了么想尽快结束的闪电战,被迫拖成了持久战。

过去的十年,饿了么眼睁睁看着美团吞并了外卖领域的大半壁江山,虽然双方之间的城市拉锯战、红包车轮战、分众电梯广告投放战不断上演,但从全局来看,饿了么其实是节节败退,市占率、月活数量、商户覆盖数量、骑手数量全面溃败。

虽十年饮冰,但饿了么难凉热血。

互联网下半场,在同城零售的全新赛道上,饿了么依然想在这场该死而又漫长的战争中扳回一城。

7月17日,饿了么迎来了全面升级,从图标上的“不只送餐”,到“爱什么,来什么”的全新Slogan,都预示着饿了么的彻底转型。

从送餐平台转变为消费者的“身边经济”,直播、短视频、内容服务、团购一应俱全,加上大润发、盒马、淘宝商城、天猫超市的优质供给加持,饿了么摇身变成一个覆盖用户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务平台。

这一转变,承载着阿里未来二十年的野心,也非常直接地剑指死对头美团。

“同城零售”赛道的争夺早已开启,只是,面对美团早已形成的强大护城河以及易守难攻的战场,饿了么此战恐怕会有点艰难。


美团:愈发张扬的称霸野心

被称为“外卖界滴滴”的美团,近两年想称霸市场的野心越来越无法掩饰。

如果说曾经的美团还因为忌惮用户消费习惯,将“去支付宝化”战略一再搁浅,但随着同城零售战争的开打,美团的行动也愈发激进。

最近,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安卓用户已经无法使用支付宝付款。美团还上线了自己的类花呗产品——“月付”,美团与阿里的新一轮厮杀,就这样悄然开启。

不惜得罪消费者也要与阿里硬刚,美团的激进与当下的市场形势有关。

外卖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早已结束,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失,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增速都呈现放缓趋势,为了寻求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巨头们必须啃下同城零售这最后一块硬骨头。

其实,美团的本地生活生态布局早已开始。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美团就快速将业务扩张至酒旅等多个业务板块。

2017年,美团成立大零售事业群,开始为同城零售布局。

2018年-2019年,美团先后孵化小象生鲜、发力闪购业务、上线美团买菜等等,如今,美团已经形成了同城零售的三驾马车:美团优选(针对下沉市场)、美团买菜(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美团闪购(旗下菜大全专注准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借此,美团实现了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的全面覆盖。


如果说美团此前还能稳步向前,但阿里这两年在同城零售领域的步子迈得太大了。

去年,阿里系的高鑫零售旗下超市全部上线一小时达。

今年3月,阿里全资收购即时物流创始者“点我达”,实现点对点配送。再加上之前旗下的蜂鸟、盒马、天猫等物流体系,形成了配送生态体系。

4月,天猫超市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将原属本地生活服务的饿了么新零售业务整合进该事业群,以天猫超市和淘鲜达改造的线下超市为主,实现1小时、半日及次日达三种时效的“20公里立体生活圈”。同城零售事业群也上升为重点关注的1号项目之一。

6月,阿里宣布淘宝 App 在全国 16 城上线“小时达”业务,阿里全场景的同城生态零售正在逐渐形成。


如此攻势,美团很难不慌。

7月7日,美团再度宣布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优选事业部”,并推出“美团优选”业务,正式进军社区团购赛道。与此同时,原“小象事业部”更名为“买菜事业部”,继续发展美团买菜业务。

而饿了么紧随其后,于7月17日进行了全面升级。

阿里开始全面夹击,大战可谓一触即发,一向野心勃勃的美团可不想输,于是,一刀切断了支付宝与美团的通道。

美团此举究竟会对用户产生多大的影响尚不可知,“月付”对支付宝的奇袭或许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但在同城零售领域,美团依然是阿里背后最大的一根芒刺。美团平台拉黑支付宝,无疑让局势更加剑拔弩张。


承载着阿里的野心,奔向更广泛的领域

过往的几年,饿了么的发展被美团牵制太多,盯在别人的身后,很难看到前方。

2018年融入淘宝后,饿了么与阿里均需要摸索、融合,如何帮助商家从全网、全渠道、天猫、淘宝、口碑、饿了么获取消费者,如何更好地成为商家与消费者的服务平台,是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直到这次升级,原本单薄的饿了么才算完全融入进阿里的生态,也终于有了沉下心来的资本。

淘宝主导,天猫超市、淘鲜达和饿了么负责协同,支付宝、蜂鸟配送等提供后台服务支持——阿里的同城零售矩阵已经摆好;庞大的用户规模、多业务协同的超强竞争力、以及支付宝的强势资源掠夺,都可以算作为饿了么铺好道路。

沿着阿里的新零售蓝图,饿了么开启了向更广泛领域的狂奔。

当然,它们需要面对的,是外卖市场份额接近饿了么两倍的美团,以及虎视眈眈在线下支付环节进行分流的腾讯,就算不谈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野心,也要加上京东、苏宁等多位实力玩家的入局,这注定是一场无比艰苦的攻坚战。

无论最后是谁赢得这场战争,恐怕也无法一家独大、称霸市场。但30万亿的大蛋糕,只需要切一小块,就足够再造昔日辉煌。

这场新蓝海之战,对于巨头们来说,只要不作死,也许就不会有输家。

*部分图源网络,侵权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695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