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和奶奶住在一起,她总会给我煮馄饨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不同地区对这种“面皮里裹着肉馅”的食物有不同的叫法:豪放的北方馄饨、热辣的四川抄手还有斯文的广东云吞。
虽然叫法和做法有些许差别,但是人们对这种面食的喜爱出奇一致。也不清楚馄饨究竟有哪种魅力,能同时迷住南北两方截然不同的胃。
今天要探的这家馄饨店,是以前在十三中读书的粉丝推荐的。
这家店他从刚入学吃到毕业,可以说承包了他的整个中学时代,现在偶尔路过还是会进去吃上一碗。
这是一对夫妻档开的馄饨店 。
祖籍安徽的他们从父辈那里继承了这门手艺,光靠卖馄饨养活了一家老小,而这家店也承载了附近许多居民、学生将近十年的回忆。
1
卖了31年的馄饨
我刚卖馄饨的时候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
关于卖馄饨的初衷:老板娘杨阿姨说,他们那个年代读不起书,也没有什么文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卖馄饨的,所以就只能跟着父亲学包馄饨养活自己。
说到这里,她坦然一笑“学会一门手艺,多条活路嘛,我刚卖馄饨的时候还是个19岁的小姑娘哩”。
就这样,这对夫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相同的事,这一做就是31年。
辗转多地,最后定居桂林
问起老板为什么千里迢迢从安徽来桂林定居开店,老板说:
“因为我们那边太多馄饨店了呀,走在大街上不出两分钟就能看见一家馄饨馆,竞争太大,我们也跑过很多个地方,最开始是在河南卖馄饨,后来慢慢就到桂林来了,生意还算稳定所以就在这里住下来了,算起来在这里已经开了将近十年了。”
一天卖一万个馄饨
一天之中最忙的就是早餐时段,来吃馄饨的大部分都是附近的学生和居民。早晨6点开门,5点就要起来准备食材了。
馄饨馅是纯肉的,没有加多余的调料,食材很新鲜,绞肉机绞过之后仍然粉扑扑的,一看就很有食欲。
包了这么多年的馄饨,老板和老板娘之间早已形成了默契,一个包馄饨,一个准备辅料,分工有序。
老板娘包馄饨的手法十分熟练,右手用筷子挑起肉馅,放到馄饨皮上一卷,再用左手一捏,2秒之后一个馄饨就包好了。一天下来要包一万多个馄饨。
2
还是来口馄饨吧
店铺不大,只能置放下四五张桌子,但是市面上常见的一些面食,这里几乎都有。馄饨、饺子、凉皮、凉面、小笼包... ...
【水煮馄饨】
选择很多,但是客人们点的最多的还是经典的水煮馄饨。爱好这口的人,在这里都能回忆起幼时长辈给自己做的美味,带着淳朴亲切的味道。
提前包好的馄饨下到锅里,馄饨们在热水锅里咕噜噜地欢快的扑腾,等到浮起就可以捞出来了。
刚出锅的馄饨冒着热气,只是撒上一些葱花和胡椒粉,配上紫菜汤,简单快捷又饱腹。桌上放了辣椒油、陈醋之类的调料,食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
老板看到有玩手机入迷的客人,还会提醒道“再不吃就冷了,冷了不好吃”
【凉拌馄饨】
夏天太热没有食欲?那就来一份凉拌馄饨吧。馄饨煮熟捞出,先放到凉水里让它“冷静冷静”。
再刨一点黄瓜丝,加上生抽、陈醋和自制的辣椒油搅和搅和~一道开胃的凉拌馄饨就做好了。
3
“现在,我儿子也开了一家馄饨店!”
到了饭点,店里就开始忙活起来。有人堂食,有人打包。每一个馄饨都是老板娘的一份心意。还有些熟客会自己带碗来,只需要放到桌上朝老板招呼一声,老板马上就心领神会。
“从开馄饨店就在这个地方,很多学生都吃到上班了!我儿子也长大咯,和我们一样还是做馄饨,现在也在施家园有了一个自己的馄饨门面咯!”
‖ 正宗安徽馄饨店 ‖
地址:桂林市秀峰区四会路28号(十三中斜对面)。找不到的小伙伴可以导航「正宗安徽馄饨店(四会路店)」找到它哦~
营业时间:早上6:00到下午19:00左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