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于凤至:从公主到王后再到女王,那长达五十多年的等待值吗?

于凤至:从公主到王后再到女王,那长达五十多年的等待值吗?

说到张学良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在他生命中有着重要角色的女人,一个是原配于凤至,一个是赵四小姐。赵四大家更为熟悉,她和张学良之间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最后在她五十多岁时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后和她结婚。

对于于凤至大家更多的是为她感到不值,为张学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在美国痴痴等待张学良半个多世纪,还为张学良在国外买好房子,直到去世都想与他同葬在一起,最后却只能独守一方,最终没能等到张学良。很多人对为于凤至的遭遇鸣不平,觉得她委屈被辜负了,为她感到不值。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抱着这样的疑惑,开始了大量阅读关于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故事,生怕自己再读到一个徐志摩与张幼仪的故事,所幸越是了解的多,到最后也随着主人公一起释然和淡然,更多的是敬佩和祝福。

不情愿的婚姻中生出的爱情

于凤至1897年出生于东北大泉眼村,父亲于文斗是东三省有名的富商,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于文斗并未不高兴,虽然也想要个儿子子承父业,但他心里同时想着姑娘也不错,有个千金开路也挺好,老于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所以给女儿起名为凤至译,意为凤凰来了,对她更是疼爱有加。不因她是女孩而放弃培养,从小就严格要求她精通庶务,同时还要求她人情圆润。他是在以培养高门宗妇的规格,来培养于凤至。这为她日后打理帅府及在国外经商做了很好的基础,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很快于凤至长成了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秀美而从容,张作霖与于文斗本是结义兄弟,当他看到于凤至时,惊讶于这个孩子的聪慧美丽,就决意为长子张学良定下这个落落大方、气度不凡的女娃娃。于文斗也很看好张作霖,觉得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儿子也算不亏,将来张作霖可是能够飞黄腾达的。而张作霖以为娶妻当娶贤,于凤至绝对是个好女孩,何况还能有于文斗这么财力雄厚的爹,这对他们家日后权势的巩固有很大的帮助。他没想到的是一双儿女若不真心相爱,又该如何?显然真心、爱情这些在张作霖看来不过尔尔。

果然如此,当他把亲事说给张学良听时,张学良当时就表示不同意,他受到新教育的影响,觉得自己的婚姻对象怎能是个素不相识的女人。但张作霖的强势让他反抗也没用,最后通牒便是:你的原配必须是于凤至,你若不喜欢娶回来让她跟你妈,你在外面找女人我可以不管。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于文斗夫妇对于这个女儿视若珍宝,生怕女儿日后不幸福,在正式下聘前提出要让两个孩子先见面,双方若没意见,这门亲事便是定下来了。张作霖答应了,他对儿子张学良的人品才学很有信心,不久便让儿子去见于凤至。但张学良却没有去到于家与于凤至见面,而是在外面自己玩了一段时间。于凤至收到消息后,好一番打扮,却没盼来情郎,以她的聪明便知道了张学良的不情愿。就向媒人提出先不要下聘礼的要求,当张学良听后更是高兴的回家去了。

张作霖知道事情经过后,好一顿训斥。不久后张作霖知道于文斗带着于凤至进城的消息时,再次让张学良无论如何也要去见见于凤至。在张作霖的压迫下张学良同意了,但有个条件就是先不透露真实身份,万一不成两人也不至于太尴尬,有个回旋的余地。最后他以画店掌柜的身份送画上门,见面时可以借助古董真伪的鉴别,考考于凤至的眼力和学识,她若没有真才实学,拒绝这门婚事也就有了正当的理由。

但当两人正式见面时,张学良发现于凤至和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仿佛是判若两人,只见她皮肤白皙、蛾眉凤眼、身段苗条、脚步轻盈、举止大方,心中立感之前不登于家的门,有些不合情理,更不敢直视于凤至,内心开始慌乱起来。随着张学良的考验,没有一个能难倒她。张学良在这次见了于凤至后,脑海中总是不断的浮现出于凤至的倩影,他羡慕她的学识,自愧之前的无礼行为,心中常常涌起一股与于凤至相见恨晚的感觉。如今郎有情妾有意,这桩婚事也算顺理成章了。

1916年秋天,张学良奉命与于凤至完婚,于凤至母亲怕女儿被张家小看,和于文斗商定陪嫁两座银行,一座位于沈阳的富裕祥,一座是处于锦州的庆太祥。洞房花烛之夜,张学良看着含羞端庄坐在帐前的于凤至,心中乐陶陶地挑开了她的盖头,只见她满月般的面容和目光,含羞的看着自己,此时的张学良也忍不住羞涩起来,为了掩盖窘态竟情不自禁的叫了声“大姐”,从此“大姐”二字便变成了他称呼于凤至一生的称呼。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情更坚

新婚燕尔,他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浓情蜜意的生活也很快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于凤至先后为张学良生下四个子女,三男一女,如果不是有爱情,在他们短短相处的时间里怎会有四个孩子。作为东北军的少将,他的世界不可能局限于围墙之中,安国平天下,赶走日本侵略者,希望国家早日统一这才是一军之帅的职责,才是堂堂七尺男儿该有的志向。

在张学良南征北战的生活中,不是于凤至不想相伴左右,也不是张学良不想带上她,而是她要打理整个帅府的日常事务,整个大帅府人口众多,外加几房姨太太关系之复杂,若没有真本事,是无法管理好这么大一家庭的。智慧如于凤至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媳妇,既能把整个帅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能使各房关系融洽,很得张作霖的欢心,可也就因此帅府更离不开她。无法跟随丈夫左右,远在军营中的张学良,生活中是无法离开女人照料的,在离家的日子里少帅,身边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女人相伴,但张学良心里也很清楚,他身旁的这些女人只是用来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他也绝无动摇大姐在他心中位置的想法,于凤至对于丈夫的各种风流韵事自然也是有所耳闻,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和张学良约定外面的女人不许带回家,张学良也一直遵守着这一条规矩。

在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身负重伤,送回大帅府后抢救无效而亡,这时张学良又离家在外。她知道父亲这次被人暗算了,为了稳住局面不出乱子,对外封锁老帅去世的消息,以防有人趁机作乱,等待丈夫回家。张学良回到家才知道父亲此时已经去世了十几天,悲痛之余和于凤至商量,决定继续封锁消息,同时准备接任军政大权,最终成功接任了东北军总司令一职。随后向外公布父亲张作霖的死讯,当日本人反应过来时,张学良已经宣誓就职,大局已定无力回天。

在军权能顺利交接中,于凤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夫妻携手一起面对的一个困难,张学良也越发的尊重这位大姐夫人,更加依赖和信任她。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扣押了张学良并将他软禁起来。当时还在欧洲的于凤至得知后,立即赶回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营救,奈何蒋介石已经恨透了张学良,绝对不可能还他自由。在救助无果后便提出要陪在张学良的身边照顾他,蒋介石答应了。一开始是于凤至和赵四轮流照顾,后来大家不放心年幼的孩子(赵四所生)张学良和于凤至都让她回去照顾孩子。从此开始了一人照顾张学良,夫妻俩开始了共同软禁的生活,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条件无比艰苦,就连军人出生的张学良也憔悴消瘦下来,更别说原本就身体不好的于凤至。尽管如此,于凤至自始至终陪伴着丈夫从无怨言。她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就算全天下人都负了你,我也不会负你。

在不断的转移中他们相依为命度过了三年,最后在贵阳于凤至被诊断出得了乳癌,疼得无法入睡,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为了保住妻子的性命,张学良向宋美龄和宋子文求救,希望帮忙联系国外友人救救妻子,在囚笼中的张学良替妻子安排好一切后,于凤至于1940年只身赴美接受治疗。蒋介石当然不会同意张学良前去陪伴,能答应让于凤至出国对他来讲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只是于凤至没有想到,她这一别将成为永别,他们夫妻二人至此再无相见之日。

张学良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软禁竟长达54年。他这一生终究没能再为国家上战场,无法上阵保家卫国,这是他毕生的遗憾。在于凤至去国外接受治疗时,赵四再次义无反顾的来照顾张学良,这一陪伴竟是长达半个多世纪。若无真情谁能忍受这种失去自由的监禁生活,世事有时就是这么捉弄人,如果不是于凤至因病离开的话,那么陪在张学良身边的人,一定会是于凤至,他们三人或许又是另一种结局,真是世事难料,造化弄人。

只要为你好,死都愿意更别说是离婚,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高层次的爱是理解和成全

在美国接受治疗的于凤至,独自承受着放疗化疗带来的痛苦,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便是:为了汉卿我一定要活下去。只有自己活着她才能想法解救张学良。她时常想起和丈夫一起软禁时曾经为她写过的诗: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她从不怀疑丈夫对自己的感情,最终她战胜了病魔,成功的活了下来。而在软禁中的张学良也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长期艰难的环境中赵四身体也出现了问题,一度因为肺部感染而不得切除一叶肺,从此三个人在两地间煎熬。在得知于凤至病好后,张学良几度忍不住高兴的大笑。

为了能够帮助张学良早日获得自由,于凤至病好后便只身闯荡在华尔街,先后进行股票买卖,房地产投资等,一举成为轰动一时的大富翁。因为要解救张学良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为了解救丈夫,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只好选择放弃中国籍,申请加入美国籍,以夫妻关系为由帮张学良申请绿卡,她想只要拿到绿卡,就有理由要求台当局释放张学良,却不知道正是她的这种做法,差一点要了张学良的命,最终也被迫结束了自己和丈夫的夫妻关系。

台当局知道于凤至的计划后,打算将张学良意外处理,因为蒋介石的底线便是绝不让张学良活着离开台湾。为了张学良的安全,宋美龄让他信仰了基督教,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以只能一夫一妻的教规为由,让他与于凤至离婚解除夫妻关系,同时也断了他去美国的后路。当台当局负责人找到于凤至,要求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后,于凤志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和严重性,便痛快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用她的话讲,只要为了汉卿好,让她死都愿意,更别说是离婚了。

1964年张学良和于凤至正式离婚与赵四结婚,对此于凤至说到:赵四小姐确实是有功的,二十多年来我和汉卿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也没尽到做妻子的义务,反倒是赵四小姐一直在照顾汉卿,纵然他们的婚礼逃不出政治的阴影,但张学良也确实欠了赵四小姐一场婚礼。即便她与张学良离了婚,但依然没有停止爱他,尽一切力量为他获得自由而在不断的奔波。虽然张学良解除了一时的危机,但面对自由仍然是遥遥无期。于凤至为了让让他们有朝一日获得自由后,有一个落脚之处,便在自己好莱坞别墅旁替张学良和赵四买下了一栋小洋房,以便他们日后获得自由,有一个好的居所。

遗憾的是,直到1990年3月,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于凤至,都没能等到张学良获得自由的消息,也没能等到他们住进她准备的房子。在她去世后还令人在自己的墓旁留下一处空穴,希望能与张学良百年之后共处一方,但是这一愿望也最终没能实现。在张学良得知于凤至去世后也一度泣不成声,这一世他终究要负了她,后来获得自由后到美国探亲,来到于凤至的墓碑前看到上面刻着“张于凤至”四字再度悲泣,声称自己来晚了,这辈子对不起大姐。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张学良和赵四定居在了夏威夷,于2001年去世,终年百岁,最终也没能与于凤至同葬在一起。也正因这一点她和张学良之间的感情才被世人所轻描淡写了,甚至会说张学良从来没有爱过于凤至,这一结论其实对他们的感情是有失公允的。命运于他们都是不公平的,但在爱情中于凤至是圆满而知足的,她得到了丈夫的爱和敬重以及信任,张学良就算和她离婚了,在他心中依然是他的妻子,于凤至的干儿子曾说过:这些年中张学良给于凤至的来信中,称呼从未变过开头都是:“我亲爱的大姐夫人”。一如张学良自己所说,他将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姐于凤至,就如于凤至记了他一辈子一样。在这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中,于凤至至始至终都是无怨无悔的。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靠父母你可以成为公主,靠丈夫你可以成为王后,靠自己你可以成为女王,越是了解于凤至越就佩服这个女人,她当过公主,在娘家被父母骄宠,说是掌上明珠也不为过,她也当过王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时,她是独一无二的东北第一夫人,谁不上赶着讨好她,晚年却活成了女王,在华尔街叱咤风云,翻云覆雨。于凤至对张学良一生都只有爱,这份爱执着又毫无保留。甚至感受不到她的半分怨念,她成全的不仅是丈夫和赵四,还有自己对丈夫的一腔痴情,逝者已远去,但在于凤至豁达和大度间,心情也开始释然并祝福愿有情人在另一个世界中能再续情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601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