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小水 审|乐一
在国际经济发展日益繁荣的背景下,对外经济交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相互脱钩,相互孤立的做法都违背了世界发展之大趋势。在经历中印之间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对中国的敌视态度依旧不减,其正在根据新政策对中国的外商投资和部分手机应用进行理由牵强的审查。
通过挑起边境事端和商务限制这样的手段达到疏远孤立中国的目的,在短期内,印度的做法实在是得不偿失。
印度“脱钩”的背后
对印度而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在过去六年内,对中国的商品价值来往超过百亿美元,中国在印度的数字通信领域占据了很大部分市场。印度方面其实不可能不清楚采取“脱钩”中国的政策的后果。导致印度经济想要“脱钩”中国的直接导火索,应该是中印之间边境冲突问题,而边境问题乃是涉及国家主权问题,是不得妥协的事项。
主权领土争端也直接导致了印度境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印度单方宣布进行所谓的安全审查实质上只是为了报复,掀起印度国内抵制中国部分产品的热潮。但是中印之间的边境问题和香港问题类似,属于西方殖民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背后最深层的原因是来源于反华势力遏制中国的政策,对国家利益之间心存不满,意图挑起国家之间争端,达到限制发展的目的。
“脱钩”无益于印度经济发展
一是印度国内从中国进口的是大量的制造业工业品,如果印度在短时间内减少进口就需要国内生产以满足发展需要。但企业政策,生产规划,人员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有效配置。
二是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参与度并不够,虽然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优势,但是印度适合商业投资的技术、资源、国家政策等其他条件却远远满足不了外资企业的需求,不容易吸引其他外企前来投资。
三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新兴科技领域占比较大,中国为印度的初创企业提供了所需要的资本,成为印度本土重大风险投资者。印度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无助于初创企业获得新的资金支持,限制印度初创企业的发展。
四是在当前形势下,印度肺炎的确诊病例数量仍在上升,这对任何外商投资者来讲都不是好事,印度经济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依旧采取单方限制,拒绝中国的贸易往来,将会缩小印度原本并不乐观的国内市场规模。
在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各国都应该尽力而为,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诉诸武力,边境冲突带来的对贸易的单方限制,只是让原本并不乐观的经济形式更加雪上加霜,贸易应该成为双方互利的举措,避免成为战争的衍生品,理性对待。
免责声明:本文由《中国军魂》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部分消息参考:中国经济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