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或许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与陌生人接触总会有刻意的回避这种行为,就叫做身体的边界。大家都会以皮肤为一种边界,去回避那些不认识或者是不熟悉的人。
但是除了在这种身体上的边界之外,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存在着一种边界。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精神边界。
精神的边界也可以被称为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精神上建立边界感,那么他们可能就会有一定的道德缺失,总是喜欢把自己的错误推卸到别人身上。
特别是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在精神上没有边界感,那么他们很容易在生活中伤害到别人,也会伤害到自己。
------引言
因为,没有边界感的孩子在从小可能会存在着很多烦恼。
就比如闺蜜的孩子强强。强强本来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家外,强强都非常喜欢一个人独处。即便是有其他小朋友来到家里做客,他也会选择自己一个人在房间玩。
有一次家里面来了好几个小朋友,强强的妈妈就把强强的玩具全部拿了出来,希望墙墙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着玩耍。可是强强并没有同意妈妈的做法,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回到了房间里。
强强独自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看着其他小朋友尽情地玩着自己的玩具。非常的伤心,但是他又不敢和自己的妈妈说,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躲在房间里哭泣。后来强强的妈妈发现了以后,便问强强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强强非常在意自己的玩具,他不希望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向妈妈说。所以只好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观望。
这种情况就是小孩子缺乏边界感的一种表现。他们对于自己的东西虽然很在乎,但是他们却很难开口或是用具体的行为去制止。
而且不仅如此,除了自己容易受伤外,孩子也容易伤害别人,熊孩子也是边界感丧失的一种表现。
边界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当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父母们就应该刻意地去培养孩子对边界感的认识。
如果孩子从小就缺乏边界感,那么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增加很多烦恼。甚至会在与人相处时遇到很多阻碍。
边界感的存在更像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的限制,因为每个人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独立空间,大家如果没有一定的边界感意识,很有可能自己独立的空间就会被别人破坏,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那么如果当一个小孩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又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1.心情容易被打扰
没有边界感的孩子是很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他们难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也很难明确地将自己和他人分开来。一旦别人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他们的心情就会被影响到。
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同龄时期还是在成年人时期生活都会变得非常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容易被别人操控。
2.缺乏自我限制
大家都知道,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是比较向往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真正的含义其实也是要以限制为基础的。
因为一旦孩子少了一定的限制,他们便没有了边界感。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就不存在原则,甚至还会做出一些超出原则不好的行为。也就是常见的熊孩子了。
那么在培养孩子边界感的时候,家长又应该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呢?
1.尊重孩子的物主权
想要建立边界感,那么就要先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当孩子有了一定的物主意识,他们就会在物质上和别人划清界限。
孩子在物质上有了界限感后,他们在精神上也会渐渐地与别人划清界限,从而养成精神方面的界限感。
2.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如果想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边界意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也应该表现出明显的边界意识,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在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中像父母那样建立出一定的边界感。
3.让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世界总是会充满好奇心,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家长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醒孩子,不能随意地打探别人的隐私,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不要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也要保护好自己。
只有当孩子学会了保护自己,尊重别人,他们内心才会拥有一定的边界感,在拥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基础上和别人保持正常的交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边界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们一定要去刻意的引导和培养。因为只有当孩子有了边界感,他们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保护自己,才知道该如何与别人健康且正常的交流,交往。(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
我是崔氏育儿堂,更多有价值的育儿资讯,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8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