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怎样渴望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吐露出来,把长辈们大大的吓唬一下。
青年的特点是善忘,才过了儿童时代便是把儿童心理忘得干干净净,直到老年,又渐渐和儿童接近起来,中间隔了一个时期,俗障最深,与孩子们完全失去接触——刚巧这便是生孩子的时候。
无怪生孩子的可以生了又生。他们把小孩看做有趣的小傻子,可笑又可爱的累赘。他们不觉得孩子的眼睛的可怕——那么认真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
张爱玲在《造人》一文中作如是言。她是不主张造人的,“凭空制造了一个人,然后半饥半饱半明半昧地养大他……造人是危险的工作”,至少也是反对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做法。
没有条件,还要一个劲地生,那不是糟蹋孩子吗?
“即使你慎重从事,生孩子以前把一切都给他筹备好了,还保不定他会成为何等样的人物。若是他还没下地之前,一切的环境就是于他不利的,那他是绝少成功的机会——注定了。”
她也不觉得牺牲自己来成就母爱有什么伟大。
“当然呐,环境越艰难,越显出父母之爱的伟大。父母子女之间,处处需要牺牲,因而养成了克已的美德。
自我牺牲的母爱是美德,可是这种美德是我们的兽祖先遗传下来的,我们的家畜也同样具有的——我们似乎不能引以自傲。本能的仁爱只是兽性的善。”
这思想跟鲁迅的很相像。
鲁迅在《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言:“‘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个断语,实是招致‘圣人’之徒面红耳赤的一大原因。他们的误点,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好多人自己活着都很艰难,还要一个接一个地生,幻想着生了孩子之后,没准条件就好了,这实在是坑儿的爹妈呀!
人们常说坑爹,其实,更多的是坑儿。当爹被坑,多数也是咎由自取,至少当爹的还有点选择的机会。
而儿被生硬地拉到这个世界,他们是一点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