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个渺小而又伟大的文明,仰望星空,向未知出发,向宇宙出发,为了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和寻找地外文明的存在,人类可谓是煞费苦心。
人类不仅仅发射地外探索器,载人进入太空,在地表建立庞大的望远镜,把望远镜发射到太空,甚至向宇宙中发射人类存在的信号,用来告知外星文明我们的存在。
在这所有代表人类希望的工程中,在20世纪的时候,射电望远镜出现就代表着人类对宇宙探索脚步的前进。
而现如今我们也都知道全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就是建立在我国贵州的天眼望远镜,天眼望远镜的建立离不开南仁东等科学家的呕心沥血,我们现在在利用先进科技进行探索的时候,绝对不能够忘记他们的付出。
但是你知道吗?在天眼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什么吗?在天眼之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就是位于美国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只不过现在已经锈迹斑斑,仿佛就像一个巨大的垃圾场一般。
这是怎么回事呢?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现在的世界第二竟然能够沦落到这种地步吗?难道天眼以后也难逃这种宿命吗?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直径305米,后扩建到350米。在它刚刚问世的时候,就备受关注,并且还得到不少圈内人的称赞。
话说过来,阿雷西博望远镜在它“在世”的时候,是非常争气的。因为1974年为庆祝改造完成,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称为“阿雷西博信息”。
1974年,泰勒和赫尔斯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第一例双脉冲星,第一次间接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1年,天文学家沃斯赞和弗雷尔用这个望远镜发现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统,又一次轰动科学界,并且还促使了一门新的学科——雷达天文学。
之后由于经费的原因,阿雷西博在伴随着种种荣耀在后世黯然退场,沦为“垃圾场”。
在以前,阿雷西博每年获得的经费总额为1200万美元,2007年削减至1050万美元,但是2008-2010年进一步削减至800万美元。后来又是因为新的科技不断发展,阿雷西博望远镜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天文望远镜了,所以美国国家宇航局没有因为情怀原因继续维修阿雷西博,导致成为现如今的“垃圾场”。
看到这个曾经的第一沦为这种地步,我们就不仅为天眼捏了一把冷汗,因为科技无时无刻都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任何东西都需要更新换代,会出现更加先进的东西,天眼注定是会被淘汰的,难道天眼无法逃脱这个命运吗?
非也,虽然说现在的天眼是以科研为中心,但是同时也在发展着旅游业,等到天眼退役以后,这个地方必将会成为一个热点的旅游地方,这样天眼就不会沦落为“垃圾场”了,相反会保修的越来越好。
天眼淘汰,其实换个角度也就是说明中国未来科技越来越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浪费资源,必能做到物有所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5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