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反转、反转再反转,ARM中国内斗白热化,华为或遭全面断供?

反转、反转再反转,ARM中国内斗白热化,华为或遭全面断供?

好激烈的内斗

反转再反转

6月4日,Arm中国召开董事会,罢免吴雄昂董事长和CEO职务,至此,吴雄昂出局似已板上钉钉。

但令人想不通的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董事会决议,却引出了一次激烈的内斗,关于董事长吴雄昂的去留问题一再反转,内斗的激烈令吃瓜群众咂舌。

一个星期之后,6月10日上午,ARM中国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对传闻加以回应。“未发生人事变动,吴雄昂继续领导公司。”

然而,时隔几个小时后,作为安谋中国的大股东,Arm公司与厚朴投资再次联合发布声明称:罢免吴雄昂先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决定符合安谋中国的最大利益,该决议于2020年6月4日举行的安谋中国董事会上达成,全程在位于中国上海的中伦律师事务所的指导下进行。

在声明中,ARM总公司还指定了安谋中国的新任领导人。

“安谋中国董事会在推进公司管理层的遴选工作,在过渡期由公司副总裁潘镇元和唐效麒担任联席首席执行官。”

此外,Arm公司在声明中强调,经调查发现,美国公民吴雄昂的行为危害到了安谋中国的发展、公司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多个渠道获得的证据表明,吴雄昂未对公司披露他已经构成的利益冲突,以及违反公司准则的行为。

正当业内认为Arm中国的管理层变动尘埃落定时,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发生。

6月11日上午11点左右,Arm中国再次发出了一封针对“Arm公司媒体声明稿”的声明。

Arm中国称Arm公司和厚朴投资对安谋中国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及CEO吴雄昂先生的指控完全莫须有。

在第二份声明中,Arm中国还指出,“安谋中国前雇员唐效麒 (Phil Tang) 因严重违规行为,已经于2020年5月26日被安谋中国解职,他不再代表安谋中国履行任何职能。”

到目前为止,ARM中国的领导权问题仍无定论,但通过天眼查可发现,吴雄昂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经理。

举足轻重的芯片巨头

ARM公司,在芯片业内,是一家举足轻重的巨头。

Arm公司总部位于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芯片架构企业,在移动处理器核心“Core”的设计信息领域,握有全球9成份额。

过去十几年,Arm架构更是几乎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苹果、高通、联发科、华为的手机CPU全都基于Arm架构设计。

华为海思就是它最大的客户之一,海思正是利用ARM的技术开发CPU(中央处理器)。

在截至2018年3月的2017财年中,Arm中国的业务约占Arm全球营收的20%。

2016年7月,日本软银集团以三万亿日元(约310亿美元)的价格将Arm收入囊中,作为它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重要棋子。



Arm中国最早曾是Arm的全资子公司,它掌握着Arm在中国的半导体知识产权授权,主要负责中国市场日常的知识产权授权、本地服务和本地技术专利开发。

2018年4月,Arm以7.75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子公司51%的股权出售给了由厚朴投资和Arm共同管理的厚安创新基金,而该基金的发起成员还包括了中投公司、丝路基金、淡马锡、深圳深业集团等众多中外投资者,安谋中国也由此成为合资公司。

目前,持股49%的英国Arm是中国Arm的最大单一股东。

有行业人士称,Arm的研发基本都放在英国,Arm中国实际上做的就是销售Arm IP的工作,外加一些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但Arm中国并不甘于只是做Arm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商”,也在寻求做本土化IP,将基于Arm的IP量身定制适应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打造中国标准的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利技术。

长期以来,无论是Arm英国总部还是厚朴投资,都对吴雄昂不满意,认为其权力不受约束,经常擅自做主。

这也许就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断供华为?

吴雄昂一手遮天的Arm中国曾对媒体表示,与华为是长期合作伙伴,“从没有断供,会一直在支持华为”。

但这一局面也许会被打破。

业界人士多认为,在罢免吴雄昂的提议获得绝大多数股东一致认可的情况下,吴雄昂很难继续呆在现在的位子,只不过他现在仍掌握着Arm中国的公章,因此后续法人变更等手续,目前仍无法完成。

而“亲华”的吴雄昂下台后,Arm中国势必换上一个更服从英国总部的负责人。不少人担忧这会对华为很不利,以后华为海思恐无法再使用最新的ARM架构。

要知道,Arm A系列公版CPU、GPU的架构研发团队主要位于美国奥斯汀,A76之后的几代也都来自这个团队,因此,美国的封锁禁令并非对Arm完全无效。

而且去年5月,Arm英国总部就曾因为美国禁令表示暂停与华为的关系。有专业分析人士还指出,Arm总部虽然在英国,但在美国的生态中有大量牵扯。如果美国开始向Arm施压,要求其关闭中国子公司,会让局面变得异常混乱。

不仅是华为,整个国内的芯片都难以承受失去Arm之重。

半导体IP是芯片产业的基础,具备高壁垒,高商业价值的特性,绝非短期内能够赶上。

以国内所谓““中国半导体 IP 之王”之称的芯原微电子为例:

2019年,ARM的营收是芯原微电子的23倍多,ARM不仅在研发投入,在研发效率上更是远超芯原微电子,也一个侧面证明了其IP的高价值。

除了研发之外,IP 公司之间的竞争,还要看建立生态的能力,ARM 能够成为移动时代的王者,除了 CPU 和 GPU 架构等核心 IP领先外,还在于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 IP 核、芯片及应用的一体化生态。

例如自2016年以来,ARM总的签约客户数分别为479家、511家和529家;授权许可总数分别为1557、1694、1767个。相比之下,芯原微电子累计向 250 多家客户进行 IP 授权,去年授权总数仅为65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芯原微电子的250多家客户仅是累计,而ARM的客户是每年的绝对数量。可见二者在生态方面的差距。

你或许会以为Arm公司比国内的公司建立的时间要长久的多,所以累积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其实不然,Arm成立于1991年,而芯原微电子成立于2001年,两者相差不过10年而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4298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