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室效应的持续发展,南北极的冰层融化已经是不可阻止的事情,大家担心如果南极北极的冰全部融化了,会不会把所有的陆地都淹没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人类可能要面对的并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而是冰川世纪提前来临的考验!
南北极的冰层融化,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近80米。
先说北极,北极的冰层全部融化了会有什么影响?其实北极,特别是北极海上的冰层融化了,对海平面高度是没有影响的,因为这些冰本身就浮在海面上,如果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在一个杯子里放一块冰,然后装满水,等冰融化了,杯子里的水并不会溢出,就是这个道理。
北极能影响的其实是格林兰岛冰盖上的冰层,这部分冰层是和南极一样吗,是覆盖在陆地上的,这部分冰层融化了的话,根据推测,格林兰岛上的冰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7米左右。同样的南极冰盖全部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66米左右。
对于不到80米的上升高度,下图是全球几个区域的海拔,如果格林兰岛和南极的冰层全部融化,海拔在6以内的地区都有淹没的危险。
但从淹没的地区来看,单单看海平面上升,淹没地区的比例还是挺少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水球”。
而且更重要的是,陆地并不是一块“死板”,在覆盖在上面的冰盖融化了以后,陆地会因为压力的减少而出现“反弹”,这种现象称为“冰后回弹”。
加拿大“冰后回弹”后,海平面下降的痕迹
“冰后回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如果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很好理解。我们可以把陆地想像成泡菜,地球想象成泡菜坛子,地球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地壳的是组成陆地的,然而决定陆地起伏的其实是地幔,地幔虽然是固体,但因有着非常高的温度,因此流动性特别好,这就可以比作泡菜汤,而冰盖,就是压泡菜的石头,那如果把这块石头拿起来,泡菜会浮起来吗?会的,只是幅度不大,那么大家是否理解了“冰后回弹”这个地球科学很专业的概念呢?
就算陆地回弹,也是格林兰岛和南极大陆的事,那低纬度呢?其实低纬度的海平面也会下降一点,“冰后回弹”概念之后还会跟着一个“海洋虹吸”概念。
理解“海洋虹吸”我们还得上泡菜坛子,前面把石头(冰盖)拿走了,泡菜(陆地)浮起来一点,这时,做过泡菜的就会发现原本表面的泡菜汤变少了,其实是泡菜浮起来后,泡菜汤填充了原来的空隙,但是我们假设的泡菜汤是地幔,地幔不会填充进来,那就会“派”海水代劳,所以低纬度海平面也会下降一点。
不过,“冰后回弹”和“海洋虹吸”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不加控制的温室效应,几百年就能让南北极全部融化,根本就不能指望短时间派上用处。
还没等南北极的冰层全部融化,更大的“新仙女木事件”危机就已显现。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仙女木。
仙女木是一种生长在高山森林的上限草甸冻原地带的蔷薇科仙女木属植物,为常绿半灌木,拥有木质根,茎丛生且基部多分枝,呈匍匐生长态,高3-6厘米,是一种北极的标志性植物,如果在其他不可能有严寒季候的地带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仙女木残骸,那基本可以断定这一时间的这一区域属于北极“势力”范围。
仙女木
在12640年前,气温骤然下降,世界各地转入严寒,两极和阿尔卑斯、青藏高原等地的冰盖扩张,许多本来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这一次降温是很突然的,在短短十年内,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约7、8℃。这次降温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突然回升。这就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是地球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地球好端端的升温突然变的寒冷起来,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洋流的影响。
温盐环流,又称“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海洋并不是潮起潮落那么简单,海洋中还存在着一条条“输送带”,将暖水和冷水,营养物质在全球海洋中互相传递。
大西洋温盐环流,就是一个典型的“输送洋流”,来自赤道的温暖海水会借助大西洋西岸的湾流不断向北移动,在此期间由于纬度变高,海水不断释放热量,加上不断蒸发,这股海水会变得又冷又咸,由于密度加大,加上热流上升冷流下降原理,这股海水会在大西洋北岸沉降入深海,驱动着原本深海的低密度冷水被迫上升南下,沿南大西洋、南极洲北部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输送”。
温盐环流,又称“输送洋流”、“深海环流”等
别小看这个大西洋温盐环流,同样是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欧洲就不像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那样寒冷,就是因为大西洋温盐环流给欧洲带去了暖流,如果温室效应导致大量冰冷淡水注入大西洋,会直接改变大西洋温盐环流的路径,暖流很有可能在未达到欧洲时就已经被破坏,没有了暖流带来的温暖气候,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 5-8℃之多,那么冰川就会在这个地区发育。
首先是挪威中部的高山(格利特廷山脉)、阿尔卑斯、北美的阿拉巴契,然后,以这些地方为中心,冰川在大陆上铺展开来,覆盖波罗的海,覆盖北欧和北美的广大地区,分别形成冰期时的斯堪第那维亚冰盖和劳伦泰冰盖。冰盖生长过程中,还会由于冰雪大量反射太阳光而造成地球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进一步降温。从原本的欧洲地区降温扩展到影响整个北半球。
新仙女木事件时,欧洲的生态分布
结语
温室效应到底带来多大的影响,可能只有到一系列连锁反应展开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但到了那个时候,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人类能做的,只有考虑怎么在这场危机中生存下来,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小船翻不翻,全看大自然的决断。
目前,人类的命运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为减缓全球变暖步伐,170多个国家签署的《巴黎气候协定》,美国宣布退出,美国作为世界碳排放第二大国,每年排放约5414万吨碳,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这个数字会更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退出协定的美国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