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虽没有我们这样悠久的历史,但这个地区最早形成国家形态的时间可上追公元前2世纪,在印尼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叶调。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个地区发展是相当缓慢的,从公元三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左右,在当地先后建立了古泰、达鲁马、耶婆提、干陀利、马打兰王国、夏连特拉王国等,这些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分散,并没有形成像古代中国那样的统一国家。
印尼简约地图
随后,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带到了这个地区,这个外来宗教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印尼最主要宗教。当时的印尼境内分布着很多小王国和部落,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强。
直到16世纪,欧洲人抵达现印尼,欧洲列强开始建立殖民地,荷兰变成了这些欧洲国家里面占领殖民地最多的国家。
如英国对印度统治一样,荷兰最初也是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印尼进行殖民统治,又于1799年解散东印度公司,殖民地直接由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可以说印尼这个国家现代文明的大门是被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的。印尼在相当长时间内,各个岛屿都是处于封闭而自然分离中,各岛上林林总总分布着许多王国。这种状况随荷兰殖民者上岛,并逐渐将他们一一征服,从而在疆域上使之得到了统一。
印尼这个国家确实现印度很相似,都是西方殖民者擅自殖民组合在一起的。所以印尼在被荷兰殖民之后,发展也如印度一样。
只是荷兰本身国力比英国还弱,所以荷兰殖民者根本没有试图对印尼进行完全的统治,在刚开始的阶段,他们利用地方各个王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或者与一些王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从而寻找机会谋取利益。
通过长时间的内部掠夺、侵占和外部与其他列强的协商谈判,荷兰最终在20世纪初确立了对印尼群岛的完全统治权,至此,我们今天所说的印度尼西亚的疆域最终得以形成。
和其他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关系一样,整个荷兰人统治印尼的殖民史就是印尼人民不断与之抗争,并最终争取实现独立的过程。
1945年,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印尼民族主义者随即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并组建政府。
但是荷兰人并不愿放弃在印尼的既得利益,试图在战后卷土重来,恢复其殖民统治,并为此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的重新侵占的行动。
但在印尼国内独立运动的斗争与美国的压力之下,荷兰于1949年正式放弃印尼,在同意建立荷兰和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的前提下,荷兰正式将主权移交给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
至此,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建立起来。
印尼行政区划
印度尼西亚现在的行政体系分为四级行政区:一级行政区为省,二级行政区为县(市),三级行政区是乡,四级行政区是村。第一级和二级行政区的政府享有自治权,而三、四级即县级以下行政单位没有被授予自治权。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分为三个特区:大雅加达首都特区、日惹特区、亚齐特区,和30个省,共计33个一级地方行政区。
印尼的历史问题
1945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政府宣布成立后,荷兰殖民者并不想将原有的利益拱手相让。于是,让印尼建立松散的联邦制成为荷兰能够继续从殖民影响中获得利益的有效方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荷兰殖民者曾经刻意制造中央与外岛之间的矛盾,荷兰殖民者统治时期在地方外岛采取的是间接统治即经济控制为主的原则,中央和外岛地方的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加上外岛少数民族对印尼统一民族的认同感不是十分强烈,刚成立的印尼政府并不能有效的对整个国家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以,在国外荷兰殖民者的压力和国内现实情况的压力下,印尼中央政府不得不接受联邦制的这一提议。
但是,联邦制的构想并不符合以爪哇人为主的民族主义者对印尼应有的意识形态,他们主伙只有在中央集权下爪哇才可以凭借庞大的人口优势从而操纵整个印尼的大权。
所以,尽管在内外压力之下印尼当局同意了联邦制方案,但是在联邦共和国成立之后,印尼政府就开始着手逐步的取消联邦制,并力图恢复统一的共和制。
但是他们忽略了对岛外民族的利益和意识的充分考虑,岛外民族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和独立后的5年中并没有获得充分的自治和更多的经济利益,加上省际之间的边界纠纷和宗教因素,民族情感反而逐渐的开始分离,并在一些地区产生了许多地方叛乱事件。
比如说:1950年的3月的望加锡事件、1953年的亚齐达乌德贝鲁事件,这个事件中,叛乱运动组织提出了诸如成立自治省、建立伊斯兰教为基础的宗教自治区等条件,这成为当今亚齐独立运动的开端。
其实,印尼如其它亚洲国家一样,经历了长期的西方殖民统治时期。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反殖民斗争终于取得了国家的独立,从一个个零散分布的联系并不密切的小王国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但那只是外表的胜利,想要真正实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内部改造永远要比外部难上千上万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3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