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六月,好像高温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出现,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气温数据显示,最近这一周温度在37度以上的地方已经超过了10个,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温度都在上升,未来高温状况还得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河北地区就出现了近39度的高温天气。农村近段时间正在进行小麦的收割,截至目前,收割和晾晒的农活儿早已干完,农民都在盼着下一场雨,以便早日把玉米给播种下去,可就目前来看,有降雨的地方还比较有限,着急种玉米的农民可能得再等等了。
说到了高温,可能细心的农民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样的时间,好像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没感觉到热。那时候农民种地还没有大型机械,最先进的农具无非是拖拉机带动一个收割机,但是也仅仅能实现把小麦带秸秆收割了,农民接下来还要把带秸秆的小麦拉回去,晒干后用石
第一、数少了,都是楼房和水泥路,环境条件不如当年了
农民感觉现在的天气比七八十年代要热其实一点也不假,因为有数据记录,最近这几十年,每年气温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虽然幅度不大,但是累积下来,人还是能明显地感受到变化。据村里的老人说,八九十年代气温高的时候也才37度左右,而且那时候温度高是单纯的温度高,不闷,不燥,现在温度高不说,总会让人感觉很燥,尤其是天热了之后,大家的脾气都很大,动不动想发火。
如果说从感觉层面来说,不够有说服力的话,还可以从农村的外部条件来说,现在也确实没法和那时候比。那时候村里都是瓦房,而且村子周边,农民院子里满满当当都是树,到了夏天院子里都是树荫,不怎么晒到太阳,所以农民也感觉不出来多热。农村那时候也有水井,热了打点水擦擦,别提多满足了。现在呢?村里的树砍了大半,全都变成楼房、平房了,就连外边的土路也是水泥路,热量聚集在地表,在不断的释放出来。农民感觉现在天更热其实是对的,因为农村的环境条件不如当年了。
第二、心态也不一样了,那时候压力小,不急不躁
八九十年代,天热的时候农民是怎么过的呢?白天大家找个比较大的树荫,一堆人坐一块,男的下棋,聊天,女的则做点女工,你一言我一语,时间过得很快。小朋友呢,则盯着村里有没有推着二八大杠卖冰淇淋的路过,有的话要哼唧着找大人要钱1毛钱,买个冰棒吃。那时候农民整体的状态就是很平和,没有什么额外的追求,所以心里平静,不急不躁,压力也小了,自然也感觉不到很烦躁。
现在呢?农民心里每天考虑的就是种地不挣钱,不想种吧,闲置着又浪费,出去打工吧,今年活儿不好找,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如意的活儿。马上到了月中,房贷和车贷又该扣款了,今年要是攒不到钱买车,可能会被邻居和亲戚看不起,总之每个人都在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本身每天就很焦虑,再加上天气本身又确实很热,相互作用之下就会让人觉得热得不能忍受。
我相信对于夏天,农民的记忆深处还有很多快乐,比如把西瓜放在井里,然后捞上来,一家人围着吃井水冰西瓜,那种快乐,是无论如何回想起来都会让农民怀念的感觉。其实我觉得属于农民的快乐从来没有走远,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太过于执着的追求超过了我们能力的东西。如果你感觉很烦躁,如果你感觉热得透不过气,不妨回村里几天,拿着家里的蒲扇,静一静,或许会好很多。八九十年代,人们没感觉热,现在才刚进六月,就酷热难耐,你感觉为啥?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分享,评论,让更多的人都能看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2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