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这就造成了孩子养成了不同的习惯,而被父母教育过的孩子更懂事。
在上学之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淘气,甚至有的孩子就是熊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有些孩子就容易受到熊孩子的欺负。
所以“校园欺凌”,也就这样产生了,然而被欺负的孩子更吃亏,有的都不敢给家长、老师说自己被欺负了,有的告诉了老师,结果事情也没得到解决。
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李玫瑾,在一次“校园欺凌”时间的演讲中说到,孩子被欺负了,直接告诉老师,事情往往得不到多大改善,除非遇到明事理的家长。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教孩子做好这3件事,在受欺负时很受用,比直接告诉老师更好。
孩子班上就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刘文,经常搞破坏,比如把同学的铅笔尖弄断,把别人书藏起来,还故意打人。同学们针对这种情况,还告诉过老师,结果老师批评了一顿,以为这样的事情就算结束了。
然而,刘文不仅没改正,反而变本加厉,打告状的同学,欺负比他小的同学,嘲笑比他长得胖的同学。因为告状还是被他欺负,同学都不敢告状了。
在一次体育课,李明和张晨两个孩子一起玩,结果在跑的过程中,刘文就伸出脚把李明弄摔倒了,头部着地,在医院了住了一周多时间。
由于老师没有在场,没有谁承认这件事,即使班上的同学都说是刘文,但刘文还是说自己没有做,并表示当时去上厕所了。通过监控才发现就是刘文故意伸脚的,绊倒同学的。
李明的家长可生气了,抓住刘文就想打,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做的时候,刘文说,因为李明“抢”他女朋友,而且上次还向老师告状。甚至还说,应该把李明“摔死”,那样他就少了一个对手了。
而刘文的家长,开始还为孩子解释,说不是故意的,是李明自己不小心造成的,看了监控之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表示会承担责任。
这件事之后,很多家长都在议论刘文,甚至要求他退学,不然还会继续影响其他孩子,而刘文的家长也迫于压力给孩子转学了。
在这件事中,孩子有告诉老师,老师也做出了批评教育,但是老师也没法监视孩子的行为,而且他太淘气,老师管不了太多。告诉老师是正确的,但是事情却不一定能得到有效解决。
校园“欺凌”就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人或多人)一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人或多人)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会更重一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面对“校园欺凌”,家长可以这样做。
1、远离那样的同学
有一种说法叫作:“我惹不起,我躲起不行吗。”就是在教孩子结交朋友的时候,要懂得选择,而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孩子,不要去结交,远离那样的人。
一般来说,自己行为规范了,不去招惹那样的人,也就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躲”也是一种方法。
2、要懂得反抗
有些孩子被欺负了,害怕对方,就不敢抵抗,更不敢反抗,那更容易被别人发现弱点,从而经常来欺负这样的孩子。
如果教孩子懂得反抗,那么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就是:“这个人不好惹,不一定占便宜。”从而在一次试探之后便不再来找麻烦了。
3、懂得向外界求助
有时对方故意欺负人,而且自己没反抗,那么就要懂得向外界求助,其中,大声呼救,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别因为对方欺负了孩子,或者威胁不准喊叫,就放弃呼救。
而是要不断地大声呼救,才能更快引起别人的注意,从来帮助,而这样的行为也会传递给对方一个信息:“只要你敢来欺负,我就敢一直喊叫,把事情‘闹大’来阻止进一步受欺负”。
当然,多数情况下,还是有必要告诉老师的,但是不要做爱告状的孩子,那样不仅会让老师讨厌,也会让同学讨厌,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把遇到的事情都要说给家长听,只有家长才会真正注意孩子的安危和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15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