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古老恒星HD 140283的年龄为144.6亿岁,比最新测定的宇宙年龄还要大,如果最终确认,意味着宇宙比它看起来还要老。
恒星HD 140283距离地球190光年,位于天秤座方向,其视星等7.223,几乎完全由氢和氦组成,铁含量不到太阳的1%。2013年,天文学家确定其年龄时,不禁感到困惑了: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估计,目前宇宙年龄为138.17亿岁;而这颗恒星的年龄似乎有144.6亿岁,比宇宙本身年龄还大!当然,这颗“老寿星”的年龄估计肯定存在一定误差,天文学家认为这个年龄正负误差为8亿年。
目前,土耳其安卡拉大学的比罗尔表示,他们团队采用宇宙辐射模型(RUM)计算出的宇宙年龄为148.85±0.4亿岁,比恒星HD 140283的年龄要长,不存在恒星比宇宙年龄还大的问题。比罗尔的RUM理论认为哈勃常数是一个动态值,宇宙大爆炸44亿年后,暗能量的排斥力超过暗物质的吸引力,宇宙在暗能量的驱动下已加速膨胀。
宇宙年龄猜想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宇宙深处的一个类星体上铁物质含量要远多于太阳系中任何一个星体。由于天体中铁物质的形成需要极漫长的时间,在与太阳系天体铁物质含量对比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宇宙年龄可能大于此前人们的猜测。
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借助XMM-NEWTON空间射线望远镜对这一编号为“APM08279+5255”的类星体上所含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该类星体中似乎并不存在氧元素等,但其铁物质含量大约是太阳系中单个星体的3倍左右。
科学家介绍说,根据现有认识,类星体及其所含铁物质是在宇宙大爆炸后15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的,而天体中的铁物质是在宇宙中星体燃烧爆炸之后经过聚变反应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某个天体上的铁物质只能在数十亿年时间内才逐渐积聚起来。现有研究认为,宇宙的年龄至少为125亿年,太阳系形成的时间约在90亿年前。因此,以太阳系天体中铁物质含量做对比,科学家认为这一新发现或者表明宇宙中存在一类人们迄今并无认识的富含铁物质的星体,或者表明宇宙年龄要大于此前的猜测。
据2013-03-22新华网消息:宇宙膨胀率的哈勃常数也被修正至67.15公里/(秒·百万秒差距),即一个星系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一百万秒差距(一秒差距约为3.26光年)。
宇宙年龄测定
波南斯的团队已经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美国加州卡内基天文台的宇宙学家温迪·弗里德曼说,她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领导一项大型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来测定宇宙距离的范围。但是,她也认为,需要在一个星系中再找一对“黯淡的双星”来改变人们对于宇宙年龄的想法。
夕法尼亚州的维拉诺瓦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希安也同意这个观点。他开拓了在邻近大麦哲伦星系测试黯淡的双星技术。他说。只有一颗星来说明结论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他还同样担心,波南斯团队使用了一颗闪亮的行星,而非黯淡的双星,因为他认为他们的理论模型还不是很扎实。“我的设想是三角座星系应该没有那样遥远,”他说,“它可能会再次向地球移动。”
宇宙始于何时?将止于何时?这是宇宙留给人类最为神秘,也最难解释的谜题。虽然宇宙大爆炸说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已经默认了宇宙诞生于近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宇宙万物、星系、地球、生命都是在大爆炸之后逐渐形成的。然而,在这个理论出世之后,很多人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5月5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称解答了这个让科学家们为之争论不休的谜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波尔·施泰恩加德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尼尔·图尔克这两名理论物理学家在这篇论文里共同提出了一个理论,即宇宙大爆炸发生了不止一次,宇宙一直经历着“生死轮回”的过程,而人们所认为的14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并非宇宙诞生的绝对起点,那只是宇宙的一次新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