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巫蛊?还是无辜?西汉巫蛊之祸,太子据究竟是不是被陷害的?

巫蛊?还是无辜?西汉巫蛊之祸,太子据究竟是不是被陷害的?

引言

历史上最大的巫蛊之乱发生在西汉时期,同时它也促使西汉政治发生重大变革。后人对于这场动乱也是十分关注,更是对于动乱的主角太子据抱有很大的同情,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太子刘据是被江充陷害的。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太子据确未曾施行过巫术?答案也许相反,太子据可能真的施行过令汉武帝十分惊惧的巫术。

一、巫蛊之祸事件描述

汉武帝时期爆发过三场关于巫蛊的祸乱,第一场是陈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铤而走险为了诅咒汉武帝而施行巫术;第二场是公孙贺与公孙敬声引起的巫蛊之乱;第三场由太子据引起的巫蛊之乱则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经过公孙贺父子俩引起的第二场巫蛊之乱后,住在甘泉宫的汉武帝深感自己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他觉得一定还有人暗自对他施行巫术。

有一天,汉武帝从梦中惊醒,他梦见无数的小木人在追赶自己,生性多疑的他认为:"有人想害朕!是谁?到底是谁!?"

巡视四周的他,不禁想抱住自己,这个世界太可怕了,每个人虽然对我都是颤颤惊惊,但谁知道他们心里包藏有什么样的祸心呢?没准儿他们一回家就拿个小人扎扎扎!不行,我要保护好自己!

沉思良久的汉武帝,看着一旁请命的江充,暗自点头,便让他作为使者去查出导致自己身体日益消弱的罪魁祸首。江充领了命令,开始去查巫蛊之案。不过这种巫蛊之乱,必须也得靠巫师来帮忙,所以江充带着会巫术的胡人一同踏上了寻找巫蛊作祟源头的道路。

很快就有了眉目,江充等一批人找到了一批小木人,逮捕了一些人。江充等人对他们进行了一一的审讯,并且在审讯之前在一些地方撒上了血污,并将那些地方指定为被逮捕的那些人利用巫术害人之处,同时还利用酷刑强迫他们认罪。

因巫蛊而死的已经有数万人,但江充知道自己的任务依然没有真正完成,汉武帝依然心存惊惧,更何况对于江充他自己还有一个仇敌没有解决。

于是江充让胡人巫师檀何言说:"这宫中的天上有一团巫蛊之气,如果不消去,皇帝的身体便会一直衰弱下去。"

听了此言的汉武帝赶紧命令他们进宫查看,江充因为内心有自己的小九九,所以从汉武帝很少去的妃嫔的宫里查看,以此让汉武帝内心对他增加信任感。因为她们利用巫蛊之术的概率很大。

就这样,江充与胡人巫师一路畅行,他们趁宫中众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便直捣长龙,搜出了各个宫中藏有的小木人,太子据的宫中也被搜查出来,太子据心中恐惧,于是发起兵变,但最后失败自杀而死。

以上便是我们巫蛊之乱的梗概。

上文我们也说过后世的人们多认为在这场巫蛊之乱中,是江充陷害太子的,认为太子是无辜的。但太子据果真无辜,没有施行巫蛊吗?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太子据有施行巫蛊的历史条件

在调查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在西汉时期,巫术可以说是合法的。

巫术在先秦时期便已存在,当时朝廷还设有专门的"秘祝"之官,一旦发生祸乱,便让"秘祝"之官设法,让祸乱下移给百官和百姓。这样的做法一直持续到汉文帝十三年夏才被废除,所以可以想象,在当时的西汉时期,巫蛊之风到底有多兴盛。

孝文皇帝刘恒,曾发布一道关于巫蛊的重要诏令,除去了"诽谤"、"妖言"两种罪,并宽恕直接诅咒皇帝的严重行为。更是让巫蛊之术成为合法的一项行为,又因为当时的巫蛊之术是奉行的"冤有头,债有主",所以在特殊情况下,施行巫术并不会成为死罪的理由,民间绝大数的人也是心安理得的施行巫蛊之术。

在当时的京城,有很多方士、巫婆之流。而且很多女巫与宫中的人也是往来密切,当时的后宫可以说几乎每个宫内都埋有小木人,并进行祭祀。

三、 太子据施行过巫蛊之术的四重证据

根据当时的风俗来看,施行巫术是一件很常见、很流行的事,所以太子据是有施行巫蛊的历史条件的。那么在当时巫术成风的时代里,太子据究竟有没有用巫蛊来诅咒汉武帝呢?通过史料的考察,我们可以找到四重证据,证明太子据施行巫蛊诅咒过汉武帝。

1、史书记载

我们查阅史书,能够发现史书《戾太子传》以及《汉书》上对于江充带人在太子宫找到小木人的过程分别如此描写:

"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戾太子传》)

"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汉书》)

两者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而《汉书》又是作为一部严谨记录历史的著作,清楚表明这是的的确确在太子据宫中发生的事,没有任何捏造的行为,而且也没有说是江充的奸计导致的。

(《汉书》)

2、太子与老师间的对话

除了史书的记载,太子据求问老师解决之道的过程也一再表明出太子据的确施行了巫蛊。

在《戾太子传》中,太子少傅石德知道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很耐人寻味:

"惧为师傅并诛。"

身为老师,还是太子据出事后第一个找的人,在听到消息后,居然一下子就吓住了,难道是知道什么内情吗?

太子在召唤石德前并没有说明是江充陷害的,而只是说"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在这种紧急关头,太子据不辩解说自己是被陷害的,想想都感觉有些奇怪。

不过如果你说古人的想法可能与我们不同,那好,让我们看看他的老师给他出的解决办法。

太子据的老师说:"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眀"。这句话翻译可以为:那个用来施行巫蛊之术的小木人究竟是司职进行搜查的时候安放的呢,还是确实之前就在宫里的呢?这是你自己怎么也说不清的事情。

听听这话,意思不是也可以翻译成:用来施行巫蛊之术的小木人是司职搜查安放,还是你宫中本就有的呢?不管怎样,江充那些人也不能分得清,你可以趁机反咬一口

这里已经隐秘地指出了太子确曾施行过巫蛊,故而在这件事上,不能作清白的辩护,而是要“反咬一口”,借此保护自己。

3、壶关三老的态度

在太子据起兵造反后,壶关三老上皇帝书为太子求情,但是也只是委婉劝说。这就很奇怪了。壶关三老可以直指太子是被冤枉的,但他没有,而是打亲情牌,让皇帝知道内外亲疏,这难道不表明当时的人们对于太子据施行巫蛊之术真相的把握程度吗?

4、当时人的看法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当时人也是普遍认为太子据是犯事者。如太子据的孙子汉宣帝即位,也是一直认定太子据为对天子犯下了巫蛊之罪的罪人。

四、太子据为堂堂太子,为何要冒险施行巫蛊呢?

如果说,太子据确曾施行了巫蛊,那么他为何要施行巫蛊呢?这跟汉武帝有不可逃脱的干系。

汉武帝的后宫有一位贵夫人,叫做钩弋夫人。这位钩弋夫人怀了十四个月生下儿子刘弗陵,高兴的汉武帝将钩弋夫人所在的宫的宫门封为了尧母门。钩弋夫人是尧母,那她所生的儿子岂不就是尧帝了?尧帝是何许人也,那可是古代的明君。

钩弋夫人

可以看出,汉武帝内心想要废掉太子据,另立刘弗陵为太子。

其实,皇帝想要册封刘弗陵为太子,这在满朝文武百官中早已经成为一件无需隐晦的事情了,身为太子的刘据又怎么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父皇有心想让刘弗陵继承皇位,自己当了三十年的太子,连龙椅都没有摸到,却要便宜另一人,他甘愿拱手让人吗?

不,他不愿意。面临随时有下位的危险,太子只能寄希望于当时流行的巫蛊的力量让原本春秋已高的皇帝在没有下诏换太子前提前驾崩,自己也能够顺理成章,以太子之位顺利继承。

在那个就连皇帝都迷信的时代,巫蛊是拥有着神秘的力量。所以,太子据铤而走险,想要利用巫蛊之术的力量。不过结局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秘密被曝光,又在解救无望的情况下起兵造反,然后被重重地镇压,自己也被迫在围攻之下自杀而死。

(汉昭帝刘弗陵)

五、结语

在这场巫蛊之乱中太子据的确施行过巫蛊之术,他并没有被冤枉。而他之所以要冒险施巫蛊,只是因为汉武帝想要换太子。可以说,巫蛊之祸的源头是汉武帝的私心。

既然如此,我们再反观巫蛊之祸事件的另一方当事人汉武帝。其实汉武帝在这次巫蛊之祸后,是有一些悔恨之心的,他想到这一切的起因只是因为自己想要换太子,便觉得有些后悔。但是一切早已无法挽救,汉武帝最后能做的也只是灭了江充族人以及加刃于太子的人,从而为天子之家“父不父,子不子”的关系进行一番修饰

而巫蛊之祸事件,最终也在太子据死亡、汉武帝后悔的局面下草草落下了帷幕!我们现在再重读那段历史,似乎除了感叹,也就只有感叹了。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左传》、《中国巫术》。


*本文由文景文化社原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1047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