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空间中,漂浮着数以亿计的小行星。它们漫无目的的在漆黑的宇宙中飞行。早在几亿年前,地球上恐龙的灭绝就以小行星撞击论最为普遍。大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物种大灭绝。而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是很多天文爱好者与科学家非常想看但又不可能愿意看到的情形。
小行星撞击地球到底能给地球带来多大的伤害呢?仅凭一句毁灭性的打击或许并不能很形象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小行星比作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比如,倘若一个小行星穿越大气层时没有被完全燃烧殆尽,那么在穿越大气层后,这个小行星如果有一辆小汽车大小的话,那么它的的威力足矣摧毁一座中型的城市。这样说的话就不难理解,如果出现一颗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 小行星一旦降落在地球,会产生多大的灾难了吧。
其实小行星也是不突然撞击地球的,在宇宙间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小行星飞行穿越太阳系。有的会对地球造成威胁,但是大多数都只是“过客”。就算对地球产生了威胁,一般都会被太阳系的“清道夫”木星和地球的“保护伞”月球这两个星体化解掉。
木星
今天,我们就大胆的畅想一下,如果有一颗小行星闯入了太阳系并直奔地球而来。而它的轨道又成功的避开了木星与月球的拦截,最终撞向了地球。人类在地球上最后个一个月里,会有怎样的体验。
故事开始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一个月,天空中将首次出现它的轮廓。人们开始疑惑,好奇这将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其实在此时全球各地天文局早已知道地球的命运与结局,但是迫于人道主义精神,并没有将消息扩散。让人们在地球撞击的最后一个月里与家人团聚,与爱人相拥。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一个月模拟图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三周,随着小行星不断的靠近,它的大小甚至超过了月球。可由于它的尺寸过于庞大,人类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越来越近。与其说是放弃抵抗不如说是束手无策,因为就算是直径一公里的小行星在飞向地球时。全球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也是无能为力。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在一颗小行星面前显得那么的无不足道。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三周模拟图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一周,它将以11公里/秒的速度直逼地球。并逐渐接近月球轨道。而此时的科学家已经推算出,月球的围绕地球的公转轨道无法拦截此次撞击了。最终选择了放弃。就像《流浪地球》中讲到的那样,“回家吧,抱抱你的家人,亲亲你的孩子”。
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前一周模拟图
在小行星撞击的前三天,小行星成功的进入了月球轨道。而受到潮汐引力的影响,地球上的潮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将在瞬间爆发。很多沿海城市的人们还没有来得及逃跑就已经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在小行星撞击的前三天模拟图
撞击前一天,受地球的引力影响,小行星的移动速度明显加快。此时,在地球上的海啸与台风将会变得更加剧烈,并且伴随着全球性的地震。
撞击前一天模拟图
撞击前一小时,小行星成功进入并突破了大气层的阻碍。而此时如果你已经逃过了前有一周的自然灾害,那么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你能够看到此生最为壮观的景象。在一片巨大的阴影下,小行星快速的掠过亚欧大陆,并最终降落在太平洋。
撞击前一小时模拟图
撞击前一分钟,由于下降的速度过快,小行星与地球的大气层将产生巨大的摩擦。并在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光芒就如果几亿年前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场景,恐龙庞大的身躯都能被照射成透明的状态。
撞击前一分钟模拟图
撞击的瞬间,伴随着一声巨响,全球各地都感受到了强大的震感。随后,以撞击点为中心,强大的冲击波将以超音速的速度向外扩散。而此次冲击波所产生的破坏力比原子弹还要强上数亿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将在这一刻受到致命的打击。随着能量的扩散,数以亿计的碎片被强大的力量抛向地球的大气层,后又以抛物线的形式再次落到地表,对地球进行了第二次打击。
撞击的瞬间模拟图
撞击后的三分钟,巨大的火浪将逐渐吞噬掉整个地球,这时候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火球,世界各地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撞击后的三分钟模拟图
撞击发生五分钟后,最后一片陆地也被火海吞没。此刻,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都已经不复存在。
撞击发生五分钟后模拟图
撞击发生一天后,曾经辉煌的人类建筑,被大火一点一点抹去。最终,融化成为尘埃。
撞击发生一天后模拟图
撞击发生一周后,地球上的大火逐渐熄灭,而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丝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撞击发生一周后模拟图
生命的顽强
小行星撞击地球是生命难以承受之痛。从30多亿年前地球生命诞生开始,地球就持续不断的遭受着一轮又一轮的蹂躏。幸运的是,生命足够顽强,一直在灾难中砥砺前行。这才终于演化出了人类这种智慧生命。
事实上,在太阳系中,每天都会有着数不尽的小行星四处飞掠,但绝大部分小行星都比汽车还小。而这其中大部分小行星都会被木星和月球吸引。即使命中地球,大气层巨大的摩擦力也会迫使其燃烧成无害的流星。
生命来之不易,不分你我,不分国家,更不分物种。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此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便是这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