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哪位三国人物最厉害,可能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要说哪位三国人物在后世最受人尊敬,那一定非关羽莫属。关二哥不但在民间有广泛的群众信仰,还得到多个朝代帝王的官方封赠,佛道两教也都吸纳其成为神祗。时至今日,对关公崇拜的不仅限于中国,甚至被华人带到了全世界。历史上的名将何止千万,为什么关羽能够独享这样的尊荣呢?今天留史君一起带大家看一看关公的成神之路。
历史上真实的关羽
关羽的形象总体可以概括成三类,即真实历史中的形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以及宗教中的形象,而后两者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关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有人会说,关羽我们都熟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blabla……,您先别急,您说的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小说,七分实三分虚,为了使关羽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吸收了很多民间传说里的说法,而正史里对于关羽的记载基本上仅限于《三国志》和裴松之作的注,而且非常简略。关羽和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在一篇传记里,自己的部分一共只占1000多字。关羽原籍为河东郡解县(今属山西省运城市),不知什么原因逃亡到了涿郡,投靠了起兵讨伐黄巾的刘备,从此追随刘备一生。刘关张三个人虽然曾经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亲如兄弟,同睡一床,但是并没有什么桃园三结义的桥段。现在只知道关羽比张飞大,刘备和关羽谁大不知道(从元代开始有人考证关羽的出生年份,考证的结果是关羽比刘备还大1岁或2岁,应该说这个结论可信度并不高)。之后关羽追随刘备征黄巾、讨董卓、拒袁绍、救徐州、战袁术,直到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这期间关羽并没什么表现(或者说史书上没有记载关羽的表现),所以什么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是演义里的故事。但是《三国志》引用傅玄的记载说刘备刚刚投奔曹操的时候,郭嘉曾对曹操说:“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侧面说明关羽还是闯出了一些名头的。
清代焦秉贞绘关羽像
之后刘备带着关羽张飞随曹操东征吕布。关羽对曹操说,自己想娶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杜氏为妻,曹操答应了。后来关羽又跟曹操请求了好几次,曹操动心眼了,等到打败吕布找人一看,这个杜氏果然特别漂亮,就自己留下了,这事弄的关羽心里挺不痛快。回到许昌后,有一次刘备陪曹操打猎,关羽建议趁机杀了曹操,刘备没同意。
后来刘备受了衣带诏之后跑路了,杀了车胄又占了徐州,派关羽守下邳。结果曹操来了一拨攻势打跑了刘备,抓住了刘备的老婆,又来一拨攻势抓住了关羽,一起带回了许昌。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的想法,关羽明确表示,虽然曹老板对我不错,但是我和刘将军誓同生死,同床共枕(划掉),感情更深,等我报效完曹老板后就走。这时候袁绍很及时的送来了机会,他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县。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作为先锋迎战,关羽开挂一般的杀了颜良:“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样武勇的表现别说三国时期,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曹操因此表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且重加赏赐。但是关羽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封存赏赐,拜书告辞曹操去投靠刘备。曹操下令手下不要追赶(所以也没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事)。
明代丁云鹏绘关羽像
接下来刘备带着人又投靠了刘表,刘表死后孙刘联合赤壁大战打败了曹操(也没有华容道捉放曹),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刘备取了西蜀后,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这期间与关羽有关的有三件事,一是马超归降刘备后,关羽给诸葛亮写信,问马超这人怎么样。诸葛亮回答说马超是世之人杰,可以和张飞并列,但是比不上你。关羽看信之后很高兴。二是刮骨疗毒,只是没说手术是华佗做的。三是孙权向刘备讨荆州不成,派吕蒙夺了荆州的三个郡,刘备则派关羽带兵去回抢。关羽和鲁肃在益阳相拒,鲁肃提出两人单刀聚会,按照鲁肃传的记载,会上鲁肃把关羽斥责了一番,关羽竟然无言以对。后来由于曹操进攻汉中,刘备与孙权讲和,分了一半荆州给孙权。
明末清初丁元公绘关羽像
刘备即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开始进攻曹仁,包围了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曹仁,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曹操都准备迁都躲避。至此关羽达到了人生巅峰。加上刘备刚刚在汉中击退了曹操,眼看诸葛亮隆中对设想的兴复汉室方略有了实现的可能。可惜辉煌维持的太短暂,之后孙权和曹操联合,诱降了关羽手下的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人由于表现不好,关羽曾表示打完仗回去治他们),派吕蒙和陆逊袭取了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手下擒杀,死于临沮(时间大约为公元219年年底),同时被杀的还有关羽的儿子关平。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并用诸侯的礼节埋葬了关羽的尸骸。后来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关羽死后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没几年就去世了,又由另一个儿子关统继承,关统死后无子,爵位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关羽应该还有一个女儿,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求娶,被关羽拒绝了。后来庞德的儿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一起伐蜀,灭蜀之后庞会杀光了关羽所有的后代。
明代商喜绘关羽擒将图(被擒的就是庞德)
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关羽骁勇善战,为国捐躯,是一名忠勇双全的武将,同时又骄傲自负,最终大意失荆州,给刘备集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陈寿评价关羽虽有“国士之风”,但“刚而自矜”,“以短取败”。那么这样一位并不十分完美的将军怎么就成了圣人了?
首都博物馆藏关元帅像
关羽封神之路
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一直还都是勇将的象征,被称为“万人敌”,评论一个人勇武常常说他像关羽、张飞。到了隋朝,开始有关羽显灵的传说出现,传说他帮助佛教天台宗的智顗和尚在当阳(距离麦城不远)修建了玉泉寺。唐代开始,关羽逐渐为人们所推崇。从民间来说,一些地区开始流行关羽崇拜,人们称之为关三郎,是一副凶神的形象,传说关三郎经常带着鬼兵进城,会让人发热寒战,甚至提起关三郎都会让人两腿发抖。从官方来说,唐德宗时期,关羽作为历代名将的64位代表之一(其他的三国人物还有张飞、邓艾、张辽、周瑜、吕蒙、陆逊和陆抗),和十哲(其中有诸葛亮)一起配享武庙(武庙中的主神是武成王姜子牙)。佛教为了便于传教,也把关羽吸收为护法伽蓝神。
现在一些寺庙的伽蓝殿里还供奉着关公
到了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三国故事开始流行,“三国”这个大IP逐渐形成。由于宋代理学的兴起,学者对于篡汉的曹氏加以贬抑,对于代表正统的刘备加以拥护。人民群众中也相应的形成了拥刘反曹的观念。苏东坡《东坡志林》中有一篇《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讲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关羽不恋富贵、深明大义、尽忠汉室,还喜欢读儒家经典《春秋》,“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再加上宋室一直以来面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因而关羽忠义凛然、抗强助弱的形象愈加为世人所推崇。这些观念的变化也逐渐影响到官方对关羽的态度。前面讲过,从唐代开始关羽作为64为代表之一配享武庙,听起来挺高端,其实这64位只有画像,没有祭品,大伙都是干坐着看人家吃。直到后唐时期,有博士看不惯,才上奏建议给这老几十位加上了供品。即便这样,宋初,关羽还一度被请出武庙,一直到宋仁宗时期才又重获配享的资格。到了宋徽宗时期,关羽的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先是被封为忠惠公,又加封为武安王、忠义武安王。同时,由于宋徽宗笃信道教,上行下效之下,道教也吸收关羽为其神祗,有了清元真君、崇宁真君等名头,还出现了关羽协助张天师斩杀危害解州盐池恶蛟的传说。至此关羽达成了儒释道三教封神的成就。南宋朝廷继续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英济王,民间的关王庙也在各地兴起。
明末清初丁元公绘关羽像
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以及元杂剧中的三国戏代表着三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元杂剧中有三国故事37种,其中以关羽为“正名”的就有11种。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将以及单刀会等等关羽的演义故事都已形成。朝廷继续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各地方志对于关羽庙宇的记载也大幅增加。元朝末年还出现了一位关羽的超级粉丝——巴郡人胡琦,他因为仰慕关羽的义勇忠节,编辑了一本《关王事迹》,书中不仅记录了关羽生前和死后显灵的事迹,还收集了历朝历代有关关羽的封号、庙记、碑记以及关羽的神像、年谱、世系图等等,是一本宗教色彩浓厚的关羽百科全书。为了树立文武双全的形象,元代文人还伪造了关羽写的八篇书信,这些信也都收录在《关王事迹》中。元代三国文化以及关羽信仰的蓬勃发展,都为《三国演义》的出现,以及《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基础。
清代汪乔绘关羽像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明代开始广为流传。《三国演义》对关羽形象的成功塑造,推动关羽崇拜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并一直流传至今。明初虽然去除了关羽的王号(同时去除王号的还有姜子牙,所以关羽也不在作为姜子牙的陪衬了),但是专门为他立庙,与天妃、马祖等同列,等于不再把关羽当成一个忠臣的代表,而是一位神仙了。到了明万历年间,朝廷直接给关羽封了帝号,称作“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还给配了两个手下,宋朝的陆秀夫和张世杰。据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喜欢读《三国演义》,还当作兵书来学习,有清一代,朝廷对关羽都很敬重,先是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追封了关羽祖上三代为公爵,还把谥号改为“神勇”,之后又屡次增加封号,直到最终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比慈禧25字的谥号还多一个字。紫禁城坤宁宫前还设有关羽神位,与佛祖、观音一起接受祭拜。民间对于关羽的信仰更为广泛,关羽庙遍布全国,甚至远销海外(朝鲜早在壬辰倭乱时,就在入朝明军将领的要求下修建了关王庙,之后逐渐扩展到全国。越南也修建有关羽庙。随着华人华侨的迁徙,关羽庙或关羽祠堂修到了欧美、日本、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关羽信仰。关羽还从武圣成了财神,并且被诸如白莲教、三合会、义和团等秘密宗教、结社活动所崇拜。
藏传佛教的关羽唐卡
日本歌川国芳浮世绘关羽
总之,关羽成神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统治者希望借由关羽威名巩固统治,通过宣传关羽的忠义教化人心,宗教则借由人们对关羽的崇拜信仰传播教义。而在普通大众心中,关羽经历了一个战死的凶神到忠义的化身再到护佑万民的神明这样一个转变。
洛阳关林帝王关羽的形象,两边就是陆秀夫和张世杰
说起关羽,我们眼前浮现的必定是“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髯,头戴青巾,身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威风形象,身边一般还会跟随着关平和周仓,这一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游戏《三国无双》中关羽的形象
关羽形象的形成
说起关羽,我们眼前浮现的必定是“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髯,头戴青巾,身披绿袍,胯下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威风形象,身边一般还会跟随着关平和周仓。这一形象由《三国演义》生动的描述出来,又通过这部小说的传播固化。这不是《三国演义》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结合了宗教、文学、戏曲以及民间传说等多种形象的流传综合出现的。历史上真实的关羽长什么样,我们现在已无从得知,唯一的记载就是关羽“美须髯”。现存最早的关羽像是内蒙古出土的金代《义勇武安王》版画,画中的关羽已经和现在流行的形象十分接近了。留史君试着分析一下关羽这些标志性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金代义勇武安王版画,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红脸:通过脸谱表现人物性格是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赤面如赤心”,红脸象征忠义。元明杂剧中,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关羽的相貌像个“神道”,但是一直是红脸的形象。元代壁画中的关羽就已经通过一张大红脸提高了自己的辨识度。
元代(一说为明初补绘)青龙寺壁画,红脸者为关羽
长髯:前面说过,历史上的关羽“美须髯”,以至于诸葛亮给关羽写信只称呼他为“髯”。所以关羽一直是长须的形象。古人认为长髯是很美的,这样的人被称为美髯公。刘备就曾因胡须太少(一说没胡须)被一个叫张裕(不是做葡萄酒的)的人所嘲讽(刘备先嘲笑人家毛发浓密,被张裕回怼了。后来这个张裕因为私下传播反动言论被刘备杀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美髯的人容易横死,特别是胡子长过头发的人会遭“兵厄”,还举例说关羽就属于这种情况。
宝宁寺藏明代水陆画中的关羽(画的是为国捐躯将领的代表)
绿袍:常见的关羽形象大体有三种,一是有些庙宇里塑像的是帝王打扮,二是读春秋的文士打扮,三是武将打扮,尤以第三种为多,而且大多数是身披绿袍(个别情况下着红袍)。关羽为什么穿绿,应该也有个流传的过程。元明杂剧中关羽的形象是“渗青巾、红袍”,这也是戏剧通过外貌表现性格的体现(同样忠义的岳飞也是“渗青巾、红袍”)。留史君认为关羽改穿绿袍的一个原因是《三国演义》里有个情节,讲得是关羽在曹操手下的时候,曹操看到关羽的袍子旧了,就送了他一件新的。结果关羽把新袍子穿里面,旧的穿外面,那件旧袍子就是绿色的(一般级别较低的人穿绿色)。还有个情节是关羽辞别曹操的时候,曹操去送他,又赠了一件袍子,关羽没用手接,用刀挑了过去,这个故事在戏曲里叫灞桥挑袍,挑的是件红色的袍子。为了表达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人们要让关羽穿刘备送的绿袍子,不穿曹操赠的红袍。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刘关张三人的形象问题,为了增加辨识度,这三个人分别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张飞肯定穿黑的,刘备是君主,是老大,一般穿红色,关羽就穿了绿色。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别的解释。
北京延庆花盆村清代关帝庙灞桥挑袍壁画
河北涿鹿县后沟村清代关帝庙三英战吕布壁画
河北蔚县苏邵堡明代关帝庙桃园结义壁画(可以清楚看到刘关张红绿黑的配色)
青巾:元明时期,娼家、乐工男子带绿头巾,后来就用带绿帽子指代妻子有外遇的男人。前面说过元明杂剧中关羽的形象是“渗青巾、红袍”,古代的青可以指绿色也可以指蓝色甚至是黑色。从明清时期关羽的画像来看,几乎都是带蓝色的头巾或幞头,现在戏曲里一般带夫子盔(蓝色盔上缀红绒球),没有带绿头巾的。1994年央视《三国演义》拍的非常好,陆树铭老师演的关羽也成就了经典的形象,可惜就是带了一条绿色的头巾。现在有些游戏中的关羽形象也是绿色头巾,这些都带来很大的误导,弄的现在很多人说关公带绿帽子如何如何。
94央视版《三国演义》关羽剧照
《三国志》游戏中关羽形象
青龙偃月刀:历史上关羽用何种兵器,并无明确记载,从考古资料看当时并无长柄大刀出现,较常见的刀是环首刀。有人从“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的表现分析,关羽应该用矛、戟或槊这一类兵器,才会有刺的动作。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记载刘备曾经铸剑八把,其中一把赠与了关羽。而关羽曾经亲自冒险采集都山之铁铸了两把刀,命名为“万人敌”,临死前把刀投到了水中。其实真正的将领一般不会只用一种兵器,关羽可能戟、矛、刀、剑这些兵器都用过。元曲中首先出现了偃月三停刀作为关羽的武器,后来又变成了青龙偃月刀。现在我们看到的青龙偃月刀的样子,应该是宋代才出现的。
鄂州市博物馆藏三国东吴时期环首刀,刀长146厘米,可以称得上长刀了
宋《武经总要》中的“刀八色”
赤兔马:《三国志》记载吕布有良马曰赤兔,并且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说法。但是没说赤兔马长什么样,后人根据名字结合大宛汗血宝马的形象,把赤兔马想象成一匹红马。这匹赤兔马在戏曲和传说中逐渐被关羽所接收。《演义中》赤兔马从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时登场,到219年关羽被害后绝食而死,活了30多岁,对于马来说也算是高寿了。除了马以外,还有吕布留下的貂蝉(虚构人物),在元明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中被关羽给杀了,以示关羽不为女色所惑。可是人家明明曾心心念着杜氏,是个重情的汉子啊。
关平:历史上确有其人,关羽之子,和关羽一起兵败被杀。《演义》中变成了关羽的义子,现在一般以手捧大印的形象出现在关羽之侧。《蜀记》记载关羽出兵围困樊城时,对关平说曾梦到被猪咬了脚,有不祥的预感。“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周仓:虚构人物,在《三国志平话》中,周仓于关羽死后才登场,负责操纵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戏弄了一下司马懿,之后就消失了。《演义》中周仓原为黄巾军的部将,投奔关羽后一直追随关羽,关羽死后自刎而亡。现在一般以手捧大刀的黑脸形象出现在关羽之侧。
明代单刀赴会图,可看到跟随关羽身边捧刀的黑脸周仓
如今那个红脸长须、手持大刀的关羽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并且随着三国文化的传播,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等各种形式,以各种形象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戏曲关羽形象
关羽高达
女版关羽云长
结尾彩蛋
侯宝林有段著名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其实关公穿越的事早已有之,宋代开始就有关公战蚩尤的传说。说是宋朝解州的盐池产盐突然出了问题。盐池产盐的收入可是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皇上派人一查,原来是蚩尤(或是蚩尤变成的恶蛟)在捣乱(传说盐池是蚩尤的血化成的),朝廷赶紧去请张天师降妖,张天师自己不去,推荐让关羽去(因为解州是关羽老家?),关羽显灵杀了蚩尤,恢复了盐池的正常生产。这个故事广为流传,还被编成了杂剧,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当年的流行程度绝不在《关公战秦琼》之下。其实关公表示,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人民群众需要,为了保卫地球,连外星人都照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9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