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众多文人包办的婚姻中,朱自清与发妻武钟谦之间的婚姻值得后人敬佩。尤其是妻子武钟谦那段任劳任怨甘愿为爱付出的十二年,在当今文坛人们津津乐道。大家有个永远都得不到答案的疑问,如果换到当今这个时代,武钟谦还会这样做吗?
朱家有女初长成,父母包办订终身
清光绪二十年,武钟谦生于江苏扬州。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武威三,母亲也是个医生,家境比较优越,因是武家的独生女,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宠爱,尤其是到了裹脚的年龄,母亲怕女儿受罪,就没给武钟谦裹脚。
武钟谦无忧无虑过着自己的童年,虽不是传统意义上漂亮的女孩子,但本人特别爱笑,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她的一个笑容父母一天的疲惫就没有了。但在那个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思想在武家父母的心里也是根深蒂固,所以武钟谦几乎就没怎么读书,认识的字是有限的。
武钟谦14岁那一年,其父去给朱自清的父亲去看病,被朱自清母亲得知这个名医家有个女儿,跟自己儿子年龄相当,先差人打探虚实,后又派舅舅去提亲,朱武俩家可以说门当户对,俩孩子年龄又相当,联姻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武钟谦与朱自清的婚事就定下来了。唯一朱家对武钟谦不满意的地方是姑娘是大脚。
武钟谦是第一次相亲,朱自清之前都已经相亲三次了,相亲的对象在相亲后不久后,有两位得了痨病而死,还有一个朱自清母亲嫌人家闺女胖,硬要说那家次女苗条的那个当儿媳妇,那家人急了,把说媒的轰了出去。看来武钟谦与朱自清在一起,也是上天给赐的缘分。
民国五年,从小聪慧敏而好学的朱自清考上了北大预科班。这个消息对于朱武两家都是个好消息,朱自清学业有成了,该成亲了。所以两家人一拍即合,决定朱自清放寒假时给俩人完婚。对于武钟谦来说,虽没见过朱自清,但也知道朱自清是一个有才华的男子,因自己读书少,她对有文化的新青年是极其羡慕与崇拜的,所以在深闺待嫁的过程中武钟谦是是幸福地期待着,她憧憬着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做一个贤惠、孝顺、温柔、体贴的新娘,做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一个好儿媳、好似“英雄”终归找到用武之地了。
公婆百般刁难,三从四德不抱怨
武钟谦与朱自清在当年年底,在锣鼓喧天与亲人的祝福中完婚了,那一年俩人还不到十九岁。对于武钟谦,属于没结婚就已经与朱自清恋爱了,对于朱自清是先结婚后恋爱。
两人心境终究还是有不同的,毕竟论文化、论相貌,朱钟谦与朱自清是不匹配的,但朱自清虽说对武钟谦不是一见钟情的喜欢,也不反感,属于平常人家的婚姻,无非是在柴米油盐平平淡淡中度过,在这期间在朱自清心里也没掀起多大的浪花。
婚后几个月后,朱自清继续到北京大学读书去了,留下妻子操持家务,照顾公婆。第二年武钟谦与朱自清的第一个孩子迈儿出生了。刚结婚头一年,朱自清在外求学,没事的时候回家看看她父亲,毕竟母亲不在了,娘家只有父亲这一个亲人了,加上其夫身体不是很好。这事儿被朱自清的父母在信里跟朱自清打小报告了,说朱钟谦没事总往娘家跑。朱自清听罢非常生气,写信责备武钟谦,武钟谦也托人给朱自清回复了一封信,说家里有事,不得不回去,为此朱自清短时间内再也没给武钟谦写信。
话说武钟谦与朱自清订婚后,朱自清的祖父去世了,结婚后第二年祖母又去世了,加上朱自清的父亲也被烟酒公卖局长也被卸任了,朱家家道中落。有着封建思想的朱鸿钧把这变故一股脑都算在儿媳妇的头上,说媳妇属于扫把星,给朱家带来了灾祸,所以对于长孙的出生,即便儿媳给朱家续上了香火,他老两口也没当一回事儿。
生完孩子四天,就开始下地干活
武钟谦生完孩子第四天就下床干活了,给孩子洗尿布,做菜饭,还伺候公婆。作为中国人都知道,产妇月子做不好,将来会落下病根的。但武钟谦却说,自己躺在床上呆不住。但是作为婆婆,媳妇娘家妈没有了,理应伺候媳妇月子,即便媳妇自愿下地干活,但作为过来人应该对其劝说或制止。可见婆婆也是心存芥蒂没怎么太重视儿媳。尤其是脾气暴躁,一有不顺心的事儿,公公就百般刁难,把气都撒在了武钟谦的身上。但朱武钟谦并不介意,依旧耐心照料公公与婆婆,无怨无悔经营这个家。在经济最拮据的时候,为了丈夫学业,把自己娘家陪嫁的一副金镯子卖了供丈夫读书。这一切源于三从四德,最重要的是源于她对朱自清从心底的爱,在她心里为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一年朱自清从家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半途辞职,朱自清的母亲怀疑是武钟谦唆使儿子的,对儿子总讽刺,特别是对于儿媳妇的天生笑脸大为恼火,最后干脆给儿媳妇赶回了娘家。在娘家也不好受,因为父亲又续了弦,后母对她也冷嘲热讽,后来朱自清知道了原委,那一段时间是朱自清陪她在娘家这个“冰窖子”呆了三个月,后朱自清带着媳妇去浙江台州了,朱自清在台州第六师范教学,武钟谦在家里相夫教子,就从那时候起,朱自清开始真正关心疼爱自己媳妇了。
相夫教子,虽苦也甜,赢得丈夫心;好景不长,积劳成疾,与夫阴阳两隔
在浙江住的期间,武钟谦带着朱自清的妈妈与孩子们先后逃过两次病难,过了两段东躲西藏的日子。那时候朱自清在北大教学,但在艰难的逃难过程中,武钟谦也没忘记把朱自清的一箱子书带上,因为在她心里,丈夫没有书怎么教书呢?为此娘家人还奚落她傻。武钟谦就这么任劳任怨做着一切,朱自清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武钟谦一生,生下了六个孩子,都坚持自己喂奶,在生完第六个孩子后,因多年的积劳成疾得痨病死了,离开了自己的深爱的丈夫与孩子。回顾武钟谦短暂一生,短短30年,前半生是无忧无虑幸福的,婚后12载大部分时间都是辛劳的。与丈夫在一起的时光掐指一算也就5年光景,包括从1927年朱自清在北大任教时把她接到北京那三年,那段时光也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在武钟谦死后第三年,朱自清写了一篇《给亡妇》纪念与怀念亡妻,催人泪下。其实朱自清对武钟谦的爱,是从感激心疼开始,后来转变成了相濡以沫的尊重。这就是父辈时期的爱情,虽不浪漫,但像城墙一样坚固。最后让我们用朱自清散文里的《荷塘月色》里一个温馨片段结尾,共同回顾一下当年这个善良贤惠的“伟大”女人。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