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的认知需要在生活和经历里逐渐完善,对很多事情都一知半解。
正因如此,宝宝才会做出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童言无忌的属性也常使人哭笑不得。
但反过来说,这恰恰也是宝宝观察力、模仿和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家长如果能抓住机会帮宝宝发展认知,将会事半功倍。
3岁宝宝啃鸡爪,突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晒娃,她特地做了卤鸡爪,不仅看起来诱人,味道也不错,3岁女儿啃得津津有味。
刚开始啃得还挺好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宝宝突然就停下了。
她意外发现手中的鸡爪有些眼熟,仔细看了一眼后,用左手摆出跟鸡爪差不多的Pose,观察了一小会儿,脸上的迷茫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玩味。
接下来又重复了好几遍,宝宝更纠结了,不知道自己还应不应该继续啃下去。
在一旁观察的宝妈也笑得不行,偷偷把宝宝的状态拍了下来,发到网上。网友们也被宝宝的表情变化逗乐了,纷纷调侃道:
- 手里的鸡爪它突然就不香了。
- 手说,我当时害怕极了。
- 哈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宝宝,妈妈用防走丢绳牵着他出去遛弯,结果对面迎面走来一只狗子,脖子上也拴着一条绳子,当时他的表情就和这差不多。
- 我啃了这么多年鸡爪,都没有往这方面联想过,还不如一个孩子。
分析
其实宝宝会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婴儿时期,她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也感觉不到和外界的联系与区别。等到认知逐渐完善,才会慢慢开始了解自我。
因此,家长会发现孩子到一定年龄段后,照镜子时就能分辨出里面那个人是自己了,心理学上著名的“红点实验”就是如此。
宝宝会将鸡爪和自己的手做对比,恰恰是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表现,家长可不要取笑她哦,以免打击自信心。
孩子的自我认知,会影响他对外貌、性格的认识,以及学习、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孩子的自我认知不正确,便会缺乏目标,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焦虑、迷茫、暴躁等多种负面心理。
如何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1)和孩子分享成长趣事
对小宝宝来说,安全感和归属感最重要。因此,对三岁前的孩子,家长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多亲亲抱抱。
除此之外,也要多和孩子讲述自己以及祖辈的故事,还可以分享孩子小时候的照片以及好玩的经历,重温旧时光,是提升归属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2)时刻鼓励孩子反省,调整自我行为和能力
判断孩子对自己的能力认知到底偏高还是偏低,家长可以试着让他自己制定目标,不予干扰。
若发现孩子的认知不对,则应该通过帮他及时做调整,比如每天睡前回想并且评价一下白天的行为。
对待自我认知偏低、自卑的孩子,家长应该多鼓励;对待自我认知偏高、自负的孩子,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也很重要。
3)帮孩子认识情绪和心理感受
两三岁的孩子之所以爱发脾气,是因为无法正确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用绘本去引导行为
如果孩子已经到了2岁的叛逆期,此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前期的习惯没培养起来!此时父母怎么说都抗拒!就要善于使用绘本去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当孩子自主去吃饭,就省去了无用的说教!其实在孩子出生后就可以给孩子讲绘本,1岁后让孩子看绘本更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叛逆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针对吃饭这件事,可以挑选引导宝宝独立吃饭的绘本,家长会发现绘本的力量会比说教管用多了!
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是一套专门为0-6岁小朋友编写的情绪管理和性格培养的绘本,共有10册。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主题典型鲜明,针对性强。涵盖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性格问题,包括胆小,自负,自卑,没有主见,逃避问题,害怕失败等等。
人生就好像是一次旅程,成为一家人是缘分。虽然我们在不同的生命起点登上“列车”,因着永远无法解除的血缘关系,而坐在一起,儿女会长大,父母会衰老,做为父母,应尽我们所能,给予孩子一个好的起点和平台,让孩子能够到那更广阔的天空去有所作为。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75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