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过最早的一部可称之为智能的手机,是2009年购买的诺基亚N78,塞班S60V3系统,这是当时市面上所有app均能支持的系统,就像现在大部分手机软件都支持ios和安卓。
诺基亚N78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手机上下载了第一个资讯类的app—UC浏览器。
其实,客观上来讲,最早使用UC更多的是为了方便使用百度搜索,但是后来发现里面好多信息类的内容挺吸引人,于是UC就一直作为手机必备软件跨越了我整个换手机的历程。粗略算了下,大概使用了十年,也算是UC的资深用户。但是慢慢发现UC变得越来越臃肿,融了更多的如小说、漫画等新内容,却忽视了最吸引我的东西—资讯,于是最终在2018年被我抛弃。
UC浏览器界面
在寻找可替代app的过程中,我试过百度、腾讯等主流新闻app,也尝试过使用微博、贴吧等具有社交、论坛性质的app做替代,但始终感觉用着不甚顺手。
去年,在同事为了赚取赏金的推荐下,我下载了今日头条。一开始确实是为了帮助同事,最初的几天也仅仅是上去做个任务,但后来慢慢被其中的内容吸引,才发现这个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找的app。不得不感叹今日头条这病毒式营销的成功,酒深也怕巷子深,别人不给了解你的机会,那你产品做得再优秀也是枉然。
使用至今,今日头条已然成为我看新闻、搜答案、涨姿势的主要方式。
总结起来,大概以下方面是令我比较满意的地方:
1、整合好。
头条近乎完美地融合了新闻、搜索、视频、短视频、问答、论坛、地方社区这些大部分人所需求的内容,这样一来,我还要什么百度、腾讯视频、抖音、知乎、贴吧?一个头条完美解决了呀!这是头条对我最来说具有粘性的地方,为什么现在城市综合体会成为线下商业主流,就是因为一站式购齐,吃喝玩乐购样样俱全。而在线上,头条似乎做到了这一点。大胆预测下,未来大家手机上可能仅仅会存在有限的几个app,活下来的便是这种具有强大融合性能力的。
2、资源好。
这种好,并不非得是那种高大上的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只要有人愿意看,只要能丰富人民群众的健康精神生活,那就是好资源。
山东电视台有个齐鲁频道,上面有个节目叫《拉呱》,单纯从资源属性的角度讲,都是些家长里短、鸡皮蒜毛的小事,算不上优秀资源,但就是对这些群众身边事的深入报道,使得《拉呱》稳居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从这方面讲,这就是好资源。
而且,实事求是的讲,今日头条的资源从属性上讲也不差。背靠字节跳动,抖音、西瓜、悟空问答等优质内容全部无缝融接在头条app里。
当然,版权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如果不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未来或许真的存在优质资源被其他家瓜分,头条无优质资源可展示的情况。可喜的是,字节跳动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尤其是春节期间,6.3亿买下《囧妈》版权免费给全国人民看。不仅在全国做了一次口碑广告,收获了众多潜在用户的下载量,更是体现出字节跳动版权战略的决心。
3、全民参与性。
不得不承认,能在历史上留存至今的,除了万里长城、陶器瓷器等重形的遗产来自于不知名的广大劳动人民,大部分如诗词、字画等重意(或者说文化层面)的遗产还都是被社会精英所创造。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传承载体与传播方式的落后,这就导致没有更多的资源去记载、没有更快的方式去传播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与创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网络、有云端,再多的创作都能被保存、被传播。
精英毕竟是少数,大众才是我们的日常。
所有人都可以在头条里针对新闻、问题进行评论、回答、各抒己见,甚至自己写文章,针砭时弊。不同的思想在这里碰撞,这才是最吸引人的。
4、时效性。
时效性是时代的要求。例如炒股,一个有价值的消息你在盘中能早三秒钟知道,或许就能占尽先机,收获颇丰。
正是因为全民参与、全民创造的特点,头条具有无可比拟的时效性、真实性。
ps:与头条类似的还有贴吧,每每遇到地震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去贴吧看,那里的内容最真切、最及时。
例如,最近热度挺高的话题,山东各市GDP调减与排位变动。
如果你去百度搜,结果是这样的:
很难找到最新的消息,当然这个消息真的是最近几天才陆续公布。
同样的问题,在今日头条里搜索是这样的:
好多都是几小时前,十几小时前的消息。显然这些信息对我更有价值,是我更喜欢的。
5、强大、精准的投送。
使用过头条的人,可能对这个印象颇深。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脑子里刚有某个想法,头条便推送来相关信息的错觉。其实,这都依赖于背后强大的大数据获取、分析能力,这也是未来各大巨头相争的战略高地。未来,如果能实现大数据的完全共享,那你的生活可能会是这样:这边跟媳妇聊天说家里洗衣液用完了,那边小度已把信息上传大数据并共享,头条推送来消息“哪个品牌的洗衣液更好”,淘宝提示“已将热销前三洗衣液加入购物车,请您点击确认”,甚至几分钟后,美团外卖已基于你以往的偏好送货上门了。当然,这或许涉及隐私处理,我就是举个例子而已。
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说今日头条就是完美无缺的,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只不过瑕不掩瑜,一些小缺点能被用户所接受。
比如,全民创作一方面意味着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场,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局限性。当然,睿智且有时间的看客会在获得充足信息后得出一个较为客观、基于事实的判断。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完全的辨识能力(例如未成年人)或充足的时间读取资源,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有人在头条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中得出错误的判断。
再比如,有时候我明明想获取一些专业性、权威性的资讯与论点,结果可能搜出来的全是围观吃瓜群众的观点。
正因为,今日头条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才被更多的人接受,字节跳动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才越来越高。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如何抓住人心,抓住痛点?永远是成功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6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