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请你们放过朱之文吧

请你们放过朱之文吧

朱之文的家,已经成了旅游景点。

正值假期,三辆旅游大巴停在朱之文的家门口,一群游客浩浩荡荡地走了过来。

“大衣哥不在家”。

听到这个消息,游客们不开心了,大老远跑来,还没见着本人。

本着不能白来的原则,大家开始对着朱之文的家一顿狂拍。

这种现象,早已经成了常态。

就在不久前,有人在网上上传了一段朱之文家门口的视频。

两个醉汉在大衣哥家门口晃晃悠悠,不知怎么的,就商量着谁先踹上一脚。

接着只见其中一个对准朱之文家的铁门一个飞踢,铁门直接被撞开。

或许是谅着大衣哥脾气好,不愿跟他们一般见识。

墨镜男踢完门之后淡定地表示,没事,我该跺就跺,他管不着我。

听到巨大响声出门的朱之文满脸写着无奈,似乎对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一名ID为朱之文的微博用户以当事人的口吻发了两条表态的文。

却被质疑说话语气不像大衣哥,还怼网友,精选评论。

随后,朱之文向记者表示微博账号不是本人,并且不会追究两名闹事者的刑事责任。

不过警方依法办公,将闹事者拘留10天,总算让他们有了法律的制裁。

其实,朱之文的生活,已经如鸡飞狗跳般很久了。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朱之文的家里成了一个流动的直播间。

一个村民说,他特地买了个智能手机,就是为了要赶上村里的时髦,做网络红人。

不夸张的说,半个村子的人都指着拍他来挣钱。

从早到晚,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毫无艺术感的镜头拍下来。

配上引人注目的假标题,以骗取更多的点击量。

一个采访过朱之文的记者也表示,这种现象她早就见过了。

拿不请自来的村民们没办法,朱之文甚至在大门上挂起大大的牌子,醒目地标着“私人住宅,严禁闯入”。

你以为不让进门就没办法了?

围观群众的意志还是无法阻挡。

翻墙头蹲点,门缝夹手机的奇葩场面分分钟给你惊吓。

紧闭着大门,尽量忽略门口的咒骂声。

他无奈地说,今天,算是他走红的这9年,过得最清净的一天。

朱之文的走红,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

从乡间的田埂到春晚的舞台,这个身着军大衣的男人始终是一副憨厚朴实的模样。

朱之文喜欢上唱歌,是受到电影《王二小放牛》的影响。

被配上动情音乐的剧情所感动,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歌声打动观众。

2011年,朱之文尝试报名参加了选秀类节目《我是大明星》济宁地区海选。

他一身破旧军大衣的模样,原本被评委质疑是作秀。

经过全方位的检验,破旧的毛衣、粗糙的手背和烂熟于心的农活技巧,让评委相信了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清唱过后,原本质疑他的评委为他起立鼓掌。

凭借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朱之文在海选中一举夺得冠军,正式步入演艺圈。

同年5月,朱之文又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

不同于如今各种年龄、外形要求的选秀节目,无论你来自哪个行业,只要你热爱唱歌,《星光大道》就是你的舞台。

朱之文的音乐实力,在这里得到绽放。并在总决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

接下来,在《我要上春晚》节目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朱之文获得了龙年春晚的邀请函,独自演唱歌曲《我要回家》。

春晚过后,凭借动人的歌喉,“大衣哥”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成名之后,朱之文为村子里做了不少事,村民们却似乎并不买账。

在他们看来,麻雀变凤凰的朱之文,钱多的花不完,拿出来的,都只是洒洒水。

于是,村民们等着买楼,等着娶儿媳妇,等着买小轿车的,都开始向朱之文借钱。

借钱给别人容易,想讨回来却很难。话说重了,人家还要埋怨你不可理喻。

他自嘲道,就是银行的提款机,也不够用的。

更何况,他只是个靠自己赚钱的普通人。

2012年12月,一个综艺节目找到朱之文,希望他用拍卖大衣的方式救助贫困家庭。

朱之文觉得这是个好事,便欣然应允。

最终,朱之文的大衣以51万多元卖出,他深受感动,现场决定自掏腰包出资10万。

然而事前很多人不知道他拍卖大衣的目的,质疑他红了就忘了初心。

朱之文在看到网友对他的评价时,眼神里闪过一丝难过。

但还是很快说,我不管,只要是对那小孩有好处就行了。

这之后,朱之文又花3万翻修幼儿园。

花2万给村里买健身器材。

出10万解决村灌溉用电问题。

出50万给村里修了路。

然而,很快他的功德碑就被人砸烂了,原因只是,大伙儿看着不舒服。

村里找他赞助资金,开口就是几十上百万。

说是要给自己送锦旗,收到的却烂了个窟窿。

不小心撞到人,医药费花了13元,却被要10万元。好说歹说给了8000元才算了结。

而被问及朱之文给村子带来的贡献时,更多的人还是不屑一顾。

做了这么多事,还落不到好,心里实在有些难受。

幸好朱之文有一直在身边支撑着他的妻子李玉华。

朱之文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妻子的付出。

远赴新疆摘了三个月的棉花,扎的满手是血。回来第一句话是“这是我挣的钱,给你吧。”

哈密瓜价格太贵,玉华舍不得买,在拾棉花时捡的又皮又软的小哈密瓜,当宝贝似的一回来就交给他。

也会有列车上八卦的路人询问他们离婚的传言是否属实。

朱之文便说起媳妇剪掉长发卖钱为自己治病,勤俭节约把持家庭的点滴。

这样好的媳妇,怎能不要人家。

2014年秋收,朱之文推掉了一场10几万的商演,留在家里帮妻子玉华收玉米。

也许成名之后,他的变化很多。

但是秋收时节回家收玉米,这件事3年来却没有间断过。

一袋袋玉米背下来,朱之文的腰也被压得酸疼。

但是买台机器却不在他的考虑之中,能用体力解决的活儿,绝不多花一分钱。

金黄的玉米田让人感到格外的自由,尽管忙碌,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于是,朱之文对玉华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

玉华,我不出名了,我不在外边了,我来家里中吗?

有人找就唱唱歌,没人找就在家种地。也许有些平淡,但这却是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近几年,朱之文已经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里。

上一次,还是疫情期间。朱之文又穿上了他那件标志性的军大衣。

他蹬着三轮车,从书包里掏出捆绑整齐的20万现金,亲手放进了援助武汉的捐款箱。

而第二天,他又向当地郭村镇政府捐款20万元用于疫情防护。

人们都在劝朱之文离开,而他却选择在成名之后依旧回来。

从朱之文家中的陈设便可看出,他是个极其怀旧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从小生长的家乡,他无法割舍。

面对镜头,他说,故土难离,树高千尺不忘根。

说实在的,对于今年已经51岁的朱之文来说,让他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确实很难做到。

毕竟是家乡的一草一木给他的灵感,才能唱出如此豪迈的歌声。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只是希望少点手机的聚光灯。除此之外,山头上、小河边、田埂上……哪里都是他的舞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957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