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理念# #育儿的烦恼#
关注我,不迷路~~
事件是最好的教材,现场是最好的教育。用好身边每个事件,让经历成为价值!
12岁以前的孩子,可塑性很强,就像小树苗,你把它扶向哪里,它就往哪里生长。如果不管它,除了个别生长没问题之外,其余大部分将是杂乱无章没有价值的生长。所以,树苗要趁早剪枝、庄家要趁早剔苗。
人的成长也是如此,12岁以前没有构建好人格长城,成人后的发展将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阻碍。所以,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没有一个终点一样的。
关于人格长城,它只是我用的一个比喻,指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参照教育部中国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事件是最好的教材,现场是最好的教育,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都要往深处多想一点,牢记以“以教育为导向”处理事件,而不是被事件本身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父母最大的职责。
改变“家长”的观念,以“引路人”的角色出现。细想起来,每个人的奋斗,除了满足自己需求以外,可能最大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好的归宿。
徐侠客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做“家长”的八年以来,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那就是我总在担心把孩子带跑偏(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今天拿出来关于我和孩子的几个事件,和大家讨论一下。
事件一:世界到底公不公平
之前我告诉儿子世界是公平的,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人物欺负小人物”的事件,儿子质问我怎么跟你说的不一样,我随口来了一句:世界本来就不公平。儿子听后,迷瞪了。
两个事件,两个冲突的道理,那个对,哪个错?答案是都对。我的解释是,世界是公平的,但是存在很多不公平的事,比如你在学校有没有大同学欺负你?儿子说有。
我说到:如果你作为大同学,你应该想人和人之间是公平的,我不能欺负实力小的同学。
你作为小同学,被大同学欺负了,说明对方知道你干不过他,所以才敢欺负你,你要做的一是找大人处理,二是增加自己实力。
如果两个人实力对等了,对方就不敢轻易欺负你了,这个时候对方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是公平的。
引申:有时候,道理要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我信你个鬼!教育孩子要坚信道理,灵活处理。
事件二:大题小做,小题常做
我们家的家规都很细,比如吃饭的时候要专注;容易掉渣的食物要用垃圾桶接住;自己的碗筷自己收;自己的课桌自己收拾;不到饭点不吃东西;先作业后玩耍;不撒谎;看电视玩游戏有时间限制;用完物品,物归原位……
生活和学习中,每天鸡毛蒜皮的小事件,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机会,不能因为是“小题”而充耳不闻,小题就像构建人格长城里的一块砖,每天砌上去几块,才能修好长城。相反,该砌上的砖没有砌上,将来就要回头补漏洞。
这两天有两次事件,一次是儿子把平板摔坏了,还有一次平板进水了(平板表示我太难了,还好可以作为教育素材。)当时。我没有厉声指责,也有没有其它制裁,只是和儿子探讨发生这种事,如何处理,以及如何避免以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引申:打骂只能泄愤,不能挽回,把坏的结果引向尽量好的方向,以教育为导向处理问题。
事件三:大人打你找我,小孩打你别找我(霸凌除外,另一个话题)
今天,我们家老二找我告状:爸爸,你看哥哥给我手上弄的伤,这,这,还有这里。
我一看确实有伤,但微不足道。我就告诉老二,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是第一位的。
跟别人打架,打不过的话,要想办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具体方法是另一个话题);势均力敌或者能打过对方的话,采取对等还击措施,不求占便宜,但是也不能吃亏。
我说完之后,老二就要动手“复仇”,我拦下来了,我说到:你们是亲兄弟,要爱护对方,不要太计较。
如果是别人的话,仅仅是吃了一点亏就算了,同学之间,不要记仇。但是如果有下次,一定不能让对方占到便宜,不然对方会经常找你事占你便宜。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徐侠客,关注我,不迷路~~
关注我,不迷路~~
#育儿理念# #育儿的烦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