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碧育儿心得(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本文约1659字,阅读全文约需3分钟)
现代养育孩子,除了努力要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外,心理性格一定要格外关注,不然,当孩子形成蛋壳型情绪,等孩子长大,操心的还在后面。亮亮妈妈就有些后悔自己的教育方式。
亮亮从小跟着奶奶爷爷长大,父母工作非常忙,隔辈养育,导致了亮亮的小霸王脾气,必须表扬,只要受到批评,一定哭的死去活来,甚至以绝食来要求批评他的人道歉。亮亮妈妈非常不理解,一个男孩子,抗挫能力怎么如此之差,难道是自己没有陪伴在身旁的原因吗?原来孩子的这种情绪称为蛋壳型情绪。
一、什么是蛋壳型情绪??
蛋壳型情绪性格对孩子比较容易受到外界情绪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对外界的干预作出太过火的反应。稍微受到外界影响,就做出比较夸张的反应的行为,也就是俗话说的“一骂就哭,一夸就笑”。
二、蛋壳型情绪,是怎么养成的?
一是妈妈陪伴过多,爸爸缺席孩子成长过程。一般孩子出生后,妈妈会全职带宝宝,在养育过程中,妈妈参与过多,爸爸参与过少,就会造成孩子更会和妈妈撒娇,有妈妈在场的情况下,会愈发的自我娇惯和情绪起伏巨大。很多孩子是妈妈在时一个样,妈妈不在身边一个样,这也是蛋壳型情绪触发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方面是隔代养育,深度溺爱。隔代亲,老人会比父母更心疼孩子,更爱孩子,会顺着孩子的脾气做事,久而久之,孩子时而小霸王,时而玻璃心的情绪性格就会养成。到了父母面前,父母说的严厉一些,或者在集体中不合心意,就会通过哭闹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最终形成蛋壳型情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关键,我们要培养孩子坚强开朗的性格,就要消除蛋壳型情绪,让孩子能够学会控制的自己的情绪。
三、消除蛋壳型情绪,家长该怎么做?
作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情绪掌控力也是性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如果想让孩子走的更远,我们就要从小提高孩子的“抗挫力”,从内而外的消除蛋壳型情绪。
1、家长情绪控制能力强,教会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孩子都是其家庭教育的镜子,懦弱胆小的孩子背后,家长多半会强势;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多半以“拳打脚踢”管教孩子;蛋壳型情绪的孩子,家长多半溺爱或自己也是蛋壳型情绪。家长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孩子可以哭,哭后要分析哭的原因,一点点教会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绪。
2、亲子互动学会运用“留白策略”,给孩子自我抗挫力修复时间。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摔倒,立刻去扶起来,看到孩子犯了错,立刻去善后,从来不会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样做会让孩子有很大的误区,我犯错没关系的,因为父母会帮助我善后。儿童犯罪心理学家曾指出,父母的过多参与和“积极”帮助孩子解决难题,也是青少年犯罪率高的诱因。所以在亲子互动中,我们要适当的运用“留白策略”,给足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给孩子自我提高抗挫能力的修复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我的事情我要自己解决,更有担当,蛋壳型情绪也会慢慢消除。
3、多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或竞赛活动,培养“抗挫力”。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上学时,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我们的孩子是个玻璃心,希望老师能够多加照顾,不要过多的刺激。其实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孩子直接定义成了蛋壳型情绪,已经贴了标签,并且不给孩子在集体中成长的机会。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课堂上多举手发言,消除怕出错,失败带来的情绪崩溃。让孩子在同龄人的“实战”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更从容的面对每一次挑战。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应该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能够从容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找到宣泄口,找到让自己变快乐的方法。而不是一直把孩子保护在蛋壳中,让孩子自己将蛋壳打破更重要。你的孩子有颗玻璃心吗?欢迎吐槽自家娃。
我是@小碧育儿心得 ,是一名3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59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