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家庭教育开始被重视起来,因为每天都有无数的家庭悲剧上演,一个孩子做出任何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好好对待,导致的就是一个个悲剧发生。而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本身的原生家庭就有很多问题,在原生家庭没有被治愈的情况下,又面对新的家庭,很难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走出来,于是就开始了重复复制模式,一直恶性循环。
尤其是父亲,一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的责任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父亲一般都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不仅在经济上担起大责任,在孩子教育上也不能缺位。忙于工作就很难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之间形成亲密无间的关系,一般都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孩子面前,批评与指责是父亲擅长用的教育手段。但是这些批评基本都是在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起到正向作用,更造成了孩子内心创伤。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教父亲们如何做一个好爸爸,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第一: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如果情绪在童年得不到发展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我们经常看到成年人歇斯底里情绪宣泄,其实就是童年时期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成年时期的情绪童年化现象。
很多爸爸看到孩子哭,也会引爆自己的情绪,用语言呵斥:“不要哭”!这个行为的约束,实际是在扼杀孩子对于情绪的感知,孩子不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就是对情绪的一种压制。爸爸自己没有情绪成长,也就看不见儿童的情绪,从而阻止了孩子的成长。
看到孩子哭这个现象其实很简单,让他把所有情绪都哭出来,你坐在他的身边默默的陪伴着,允许他哭完。这个过程就完成你跟孩子之间的链接,完全的接纳了他,并且你也倾听了他的情绪,陪伴了孩子的情绪成长。
就是这么简单,一个简单易操作的技巧就完成了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任。
第二:让孩子做自己感觉的主人
什么是感觉呢?我们成年人有时候如果跟没有很深的链接也很难感知到自己的感觉。
感觉本来就是天生就有的,我们成人很多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去干扰孩子的跟感觉的链接。带着孩子去看话剧、听音乐会等艺术表演节目,总是想用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给孩子引导,其实你所表达的只是知识层面的,完全不是孩子自己感觉到的。
你要给孩子自己感知的空间和时间,他会用自己的感知力去感觉艺术之美,让他去做自己感觉的主人,而不是你用知识填满他的感觉。
为什么很多孩子厌烦学习,学习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父母加上自己的主观意见后,孩子更加的排斥,原因在于孩子没有从学习中感知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感。你喜欢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个事情能给你带来喜悦你才会坚持下去。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带着孩子去做他自己感觉的主人,而不是被知识灌满的机器。
第三:让孩子做自己心理的主人
孩子心理的发展时期是七岁开始的,心里话开始向外表达。这个时期的孩子不要压抑他们,让他们尽情的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当你给孩子太多的规条,用完美的心理去要求孩子,七八岁的孩子如果已经成为了自己心理的主人,他会自由的去表达,这个过程如果顺利,孩子未来理性的光辉就会发射出来。
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说过:“爱是耐心,爱是永无止境的等待”。一个爸爸的修炼是需要功夫的,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禁忌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陪伴孩子创造自己,成就一个孩子的自我建设,是每个家庭的责任,更是爸爸的一份担当。
#带话题育儿心理说##育儿##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3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