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差一点令日本亡国的两栖登陆战,为何到后来便不了了之

差一点令日本亡国的两栖登陆战,为何到后来便不了了之

二战末期,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曾计划对日本本土展开一场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历史上曾被称为"没落行动",希望借助此战迫使日本投降。但由于美国先后对广岛和长崎进行原子弹轰炸,加上苏联对日宣战等原因,使得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部署周密的"没落行动"也最终未能成形,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血债血偿的复仇

1945年4月,当盟军攻入德国本土与纳粹进行最后决战之时,怎样迫使东方战场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成为了美军高层又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意愿在美军成功夺取硫磺岛后变的更为强烈。

按照最初的设想,美军希望用最短最少的时间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来迫使日本投降。为此包括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麦克阿瑟、亨利·马歇尔等一众美军高官都参加了讨论。在解决了战时的最终指挥权问题后,美军高层决定在冲绳战役结束之後开始着手准备日本本土登陆作战。

其实早在1943年,英美两国曾经提出过一项促使日本投降的"就战胜日本之评估与计划"的方案,后因时间等问题最终没有得到采纳。在内部争论中,美国海军希望采用海上封锁+空中打击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对日本本土的目标进行攻击,此外还可以通过占领日本海外基地的方法对其进行内外夹击。但该方案被陆军所拒绝,后者认为这只能带来更多不必要的弹药浪费和人力损耗,为此陆军决定采取路上进攻,突入日本国土腹地方式来与日军进行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日军的威胁。经过多方研讨和评估,美军高层最终采纳了陆军的建议。

在确定了进攻方式后,盟军又开始假设实际执行该任务所遇到的困难。首先就是人员方面,日军除了会派出训练有素的军人之外,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荼毒较深的当地百姓也会参与其中;其次就是海外的军事基地,一旦开战日军很有可能会将武器和人员撤往海外基地,通过基地向盟军的军事力量进行打击;最后便是兵力部署问题,经过情报分析日军在本土的九州岛、本州岛部署大量部队,一旦开战会以极快的速度完成集结,对登陆的盟军带来巨大威胁。

经过仔细考虑,盟军决定采取两种作战计划对日本实施打击。首先对日本本土的重要岛屿本州岛实施占领,以美军为主的盟军将会投入14个师,48艘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巡洋舰,以及400余艘其他舰船参与此次行动。全体部队以冲绳岛为基地,首先先对日本的海外基地进行佯攻,使日军误以为盟军将会采取以往轰炸+封锁的方式来对付自己;待日军守卫松懈时,派出空军对本州岛上的机场、交通要道、敏感场所进行轰炸,随后通过占领周边岛屿的方式接近本州岛本土,接着从宫崎、鹿儿岛有明町、鹿儿岛串木野三地的35处登陆沙滩登陆,对本州岛上的日军部队进行打击,该行动被命名为"奥林匹克行动"。

"奥林匹克行动"成功后,盟军将会通过当地的军事基地向剩余的盟军部队进行空中支援。剩余盟军将会在房总半岛的九十九里和平冢两地进行登陆,预计会有28个师参与,如果成功就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该行动也被称为"小王冠行动"。

在行动参与人数上,盟军也是做足了一切准备。根据要求,美军将成为登陆作战的主力国家,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奥林匹克行动"中将只派出空军协助美军进行作战;经过与美军的一致协商,在后来的"小王冠行动"中,英国等国才组建了一支英联邦军队参与到此次行动中。在最后制订的作战计划中,"奥林匹克计划"将会动用81.5万名士兵,13万辆战车和总吨位超过120万吨各类舰船参与,而后续的"小王冠行动"更是有117万名士兵,超过154万吨的各类舰船参与对日本本土的战斗行动。这当中还不包括太平洋陆军司令部预备的3个师和计划增援的部队人数。而盟军将整个的行动命名为"没落行动",意思为日本的没落之日,时间预计在1945年11月开始。


二、困兽犹斗的日军

正当盟军抓紧时间对日本本土展开登陆作战的同时,日军此时察觉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根据日军情报部门的分析,盟军不太可能在台风期期间对日本发动作战,且最有可能登陆的地点应该在宫崎到萨摩半岛一带。事实证明,日军的分析显然十分准确。

日军大本营认为,虽然无法展开大规模反登陆作战,但是可以采取"不对等"的极端作战方法使盟军付出巨大伤亡,从而"逼迫"盟军签署停战协议,而不是完全投降的文件。因此日军决定采取以下的方法对盟军的将要开展的进攻进行有必要的还击。首先就是令盟军惊恐不已的"神风特攻队"战术,根据要求日军将所有可以接近盟军船只的飞行器都改成了自杀攻击机,此外还有数百艘自杀小艇也被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战斗中。根据推断,日军如果展开大规模的袭击,估计有400艘盟军舰艇将会被击沉。部分日本军事专家认为甚至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盟军军力被"神风特攻队"给消耗。

而曾经可以称霸太平洋的日海军舰队此时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没有实力与武装到牙齿的盟军展开正面对决。因此日军高层决定将大部分舰船停泊在港口中,利用舰载武器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杀伤;此外日军将海军现有的100余艘"蛟龙"级微型潜艇、300艘"海龙"级微型潜艇等船只改装为自杀舰艇,加上之前培训的1200名被称作"伏龙"的海军自杀蛙人。海军估计可以在实战中取得至少60艘盟军舰船的战绩。

对于任务最为艰巨的陆军来说,如何最大程度地消耗盟军的火力和人员变成了日军高层最为头疼的问题。根据以往在太平洋作战的经历,日军将原本施行的放弃控制权,加强防守的实战策略加以改进,决定在开战之时将守备部队部署到距海滩几公里的地方,将盟军的落脚点进行最大幅度地缩减,并且远离盟军炮火的覆盖范围,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而反击部队则部署在前线的后方,当战事焦灼时可以及时进行支援补充。

为了确保这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日军将国内40%的弹药总量派发给负责防守九州岛的部队手中,此外还从各占领国派遣了大量士兵来支援本土的作战;普通百姓此时也没有闲着,在日军的统一指挥下,日本本土组织高达2800万人"国民义勇队",准备随时配合陆军和登陆的盟军部队展开游击战等。据战后的不完全统计,"国民义勇队"主要由15-60岁的男性和17-40岁的女性所组成,武器和训练方面相比于正规军略显简陋,以冷兵器居多,仅有部分民众拥有火枪、竹箭和竹制刀枪。

为了训练这些普通百姓能够上战场"杀敌",日军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以"一命换一命"的方式与盟军交战。一名被征兆的女学生事后回忆,日军教官要求他"用锥子瞄准美国士兵的腹部来进行刺杀"。而且日军要求行动时要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参与进来,一旦被俘或暴露就必须自尽来"效忠天皇"。


三、胎死腹中的"没落行动"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为了保证行动的万无一失,盟军又开始对两次行动的具体流程展开了二次评估。这次评估中,盟军充分考虑到了实战中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具体问题。首先是最致命的"神风特攻队",根据盟军情报显示日军会使用超过1万架飞机进行自杀性袭击,为了减少在冲绳战争中伤亡,盟军决定先下手为强,对日军的机场、空军基地开展大规模的空袭。

针对日军在地面上的威胁,盟军决定对原本的计划进行修改,减少盟军不必要的伤亡。在这次评估中,盟军还考虑将化学武器和核武器作为新的打击方案,前者将会采用类似除草剂和橙剂方法使日本国内的农作物减产,造成国内的粮食紧张,或者采取氯气、芥子气等常规化学武器进行作战;而核武器被作为"最终方案"进行打击,前提是日本在遭受两次核打击后仍有战斗力的情况下才会允许开战。

除上述计划外,盟军也对更改进攻地点做了研究和讨论,但结果依然分歧较大。当这些评估文件交由麦克阿瑟等美军高官讨论时,他们当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以麦克阿瑟为主的主战派和以海军作战部长恩斯特·金恩为主的谨慎派。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和总统杜鲁门也对评估后的成果表达了谨慎态度,认为在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实施一场耗费如此巨大的入侵显然是不明智的。


与此同时,苏军正式对日宣战,随后便发动了千岛群岛战役,并对北海道开始虎视眈眈。为了使战场和胜利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盟军决定在11月之前便发动"没落行动"。但日本却在1945年8月15日自行宣布无条件投降,原本已经付诸实施的计划就这样被迫放弃,成为了一纸空文。

战后经多方统计,如果该项计划被最终实施,盟军将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预计有100-200万盟军因此伤亡,而日本本土的伤亡和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包括平民在内将会有1000万左右的伤亡,甚至有可能还要大大超过这个数字。


结语

虽然"没落行动"最终未能实施,但这也大大加快了日本军国主义灭亡的步伐。在全世界正义之士的巨大压力之下,日本不得不宣布投降,终结了罪恶的法西斯专制体制。原本会牵扯更多无辜生命的疯狂举动也就此告一段落。


参考资料

1. 《揭秘二战史上最不可思议的登陆作战》

2. 《"没落行动"——无果而终的决战》

3. 《二战日本战争史1937-1945》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534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