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很多人都知道,陕西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211大学,也是国内最好的农林类大学之一。其实在距离杨凌十五分钟车程的地方,还藏着我国第一所农业“学校”,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它便是——教稼台。
教稼台位于咸阳武功县武功镇,从西安自驾前往教稼台,导航指引我们走连霍高速,到“杨凌”高速口下后转入临杨路、227县道,穿越杨凌区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很快便抵达了武功镇。
虽然如今杨凌和武功镇已经隶属两个行政区了,但在1997年以前,杨凌和武功还是一家,这一片区域曾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位于武功镇东门外漆水河之滨的教稼台,或许可以称为我国延续几千年农耕文明的肇始。
四千多年前,中华农业始祖“后稷”就是在这里教百姓稼穑百谷,由此开创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新的辉煌。从这个角度而言,教稼台就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所农学“学校”了。
正因为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教稼台位列关中四大名台(教稼台、造字台、烽火台、凤凰台)之首,同时也是中国八大名台(武功教稼台 、汉阳古琴台、武陵丛台、青岛琅琊台、徐州戏马台、临漳铜雀台、汉中拜将台)之一。
从新修的东门牌楼驶入武功古镇,很快便抵达了教稼台。武功镇这两年大力发展旅游业,教稼台景区标志牌硕大且显眼,“中华农都 千年古城”的宣传语也十分贴合武功镇的人文历史。只可惜和杨凌相比,知道这里的游人就少之又少了。
教稼台景区是一座仿古式大门,看起来古色古香。门上悬挂的“教稼圣地”匾额,为原民革中央主席屈武所书。景区门前竖立着陕西重点文物保护石碑。
穿过大门走入教稼台,只见四周草木蓊郁,后稷的石雕塑则掩映在正前方的松柏之中。被尊为华夏农神的后稷,也是周人的始祖。他出生在武功,并在这里将农耕文明发扬光大,使古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而他的后代姬氏民族建立了周王朝,统领中国长达800余年。教稼台能够被称为“农业发祥圣地”,自然也是实至名归。
后稷雕塑之后,便是教稼台。教稼台从周时代创建,历代均有修葺。如果我们见到的这座上小下大的覆斗形高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原明代修筑的教稼台毁于1970年)。
教稼台高约9米,从下仰望,直觉古朴大方。高台四面都有门洞,据说寓意一年四季,前后有台阶分别有五级台阶,则象征着五谷丰登。
在教稼台的四周及内部墙壁上,悬挂着众多碑石题刻,记录着这座关中明台悠久的历史。我大致浏览了一下,有诸多清朝民国期间记录教稼台历史渊源的碑刻,也有于右任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感兴趣的朋友细细游览。
从内部的楼梯可以登上教稼台,教稼台为“武功八景”之一,原本登临其上可以远眺四野,四野开拓。几千年后,这里的格局早已发生了变化,四周都是乡野民房,唯有一个角度可以远远看到东塬,漆水河便在其下缓缓流淌了数千年。
四月初来参观教稼台时,这里依然免费开放的。不过大门口已经贴上了收费公告,或许很快就要收门票了。武功古镇历史悠久,除了教稼台外,还有都城隍庙、报本寺塔等人文古迹。喜欢人文旅游的朋友,推荐来这里逛逛。相信能有不少收获。
武功都城隍庙的游记:藏在陕西乡镇的古建筑群,竟处处用“龙”做装饰,全国都罕见
报本寺塔的游记:除了法门寺,陕西咸阳此古塔也有神秘地宫,藏稀世珍宝却少有人知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2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