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钱钟书学贯中西,但也有知识软肋——炫耀他自己没有读通的知识点

钱钟书学贯中西,但也有知识软肋——炫耀他自己没有读通的知识点


文|海上客

钱钟书的著作“大掉书袋”,但他真的精通所引用的所有知识点么?

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只有15分(百分制)。

钱钟书著作中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内容十分罕见,这与他自然科学功底较差有很大关系。但罕见不等于完全没有,请看以下几例:

第一,《围城》里的著名比喻:“他们虽然亲密,方鸿渐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线,无论彼此距离怎样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成一体。”

解读:钱钟书显然学过欧氏几何,知道著名的欧氏第五公设——“平行公设”,但成绩未必好。而且,他可能不知道“非欧几何”,在“非欧几何”中两条平行线是可以相交的。

第二,《谈艺录》(三○)评王国维诗和论:“……然静安标出‘真幻’两字,则哲学家舍主观时间而立客观时间,牛顿所谓‘绝对真实数学时间’者是也。”

解读: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绝对时间”给出定义:“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流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由此可见,钱钟书似乎是读过或翻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最大可能是从教科书或其他科普书中知道了一点皮毛),因此对“绝对时间”有所了解。但他未必能通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倒不是因为该书原版是拉丁文,而是以他较差的数理基础,可说是读不通这本科学巨著,更别说精通和有所研究了。

今天,别说一般的理工科学士、硕士、博士,就是物理学教授也很少会直接去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人们对牛顿科学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主要通过学习用现代科学术语和公式表达的教科书。当然,爱因斯坦是例外,他在上大学时,就直接钻研《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第三,《七辍集》中的《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机器有关二三事》:
“……对政法、科技等外国书籍的翻译,显然不存此想,另眼看待……它逐渐明朗化,就像黄遵宪和日本人谈话时说:‘形而上,孔孟之论至矣;形而下,欧米之学尽矣’……大家承认自然和一部分社会科学是‘泰西’的好,中国该向它学,所以设立了‘同文馆’……”

解读:钱钟书写到了“科技”书籍的翻译,“自然和一部分社会科学”,引用了“欧米之学”。

结论:钱钟书并不精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欧氏《几何原本》(最大的可能是连“通读”都没有做到),也没有翻译过“科技”书籍。

总体看,他对自然科学的掌握程度不高,但并不妨碍他将一些最初浅的常识(如欧氏几何的平行公设——初中水准;牛顿的绝对时间——初中水准)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所谓只有彻底把某书、某种学说研究透了,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贴切地加以引用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否则就有“代笔”的嫌疑?)——连钱钟书都没有做到。

钱钟书说过,吃鸡蛋不必知道是哪只鸡下的蛋(大意)。在引用自然科学的几个知识点——这几只鸡蛋时,钱钟书可能确实没有(能力)看清楚下这些蛋的那几只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1617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