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经国,一个是纬国。
蒋经国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蒋孝章。五个儿子分别是:孝文、孝武、孝勇、孝严、孝慈。
蒋经国的这个五个儿子中,孝勇自小深得祖父蒋介石、祖母宋美龄的疼爱。
孝勇于1948年10月出生在淞沪。后随祖父、父亲辞别了故土,退居台省。
孝勇自幼聪明好学,活泼好动,很多地方与其祖父蒋介石的童年十分相仿,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胆,玩刀弄枪、追鸡撵犬,像一只调皮的猴子,一刻也不停歇。
孝勇活泼爱玩,却不像他的哥哥孝文、孝武那般桀骜,他总是尽力在祖父母、父母面前表现得谦虚又孝顺,非常善于哄蒋介石、宋美龄开心。蒋介石和宋美龄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孙,他们不管遇到什么烦心的事,只要这个小孙孙走到面前,喊一声“爷爷好!奶奶好”他们就会立刻转怒为喜。
孝勇心思细密。士林官邸侍卫戴燕曾透露:“经国先生官邸那边中午用餐较早,大概十二点左右,蒋孝勇用过餐特地还要赶过来陪爷爷奶奶(蒋介石、宋美龄)用餐,他进来后,先到一个楼梯间,那里有个小卫生设备,在那个卫浴间去勾啊、吐一吐,否则怎么吃得下?那如果来了又不吃的话,宋美龄夫人不知道,她会叫他吃啊!”。
蒋孝勇为了让祖父、父亲都开心,他同时陪两边的人吃午饭或晚饭,总是先在一边吃完后再去另一边吃,为此他先要去催吐,两边开饭的时间差把握得很准。
孝勇自深得蒋介石、宋美龄的疼爱。蒋介石对他给予厚望。
1964年,16岁的孝勇考取了陆军学校预备学生班。
蒋介石、宋美龄得知后十分高兴:“好,好啊!孙子辈出个将军。”
可就在孝勇准备在军校想有一番作为时,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训练中,孝勇不慎把脚扭伤,动了手术,迫不得已,再也无法适应部队生活,只得进入台省大学就读。
在台大。蒋孝勇在教授连战的关照之下,很快在学校里变成一名活跃的学生,成为台大学子中的佼佼者。
1973年7月,孝勇在读大学三年级时,与方恩绪的幺女方智怡相识并结婚。婚后,育有三子:蒋友柏、蒋友常和蒋友青。
台大毕业后,孝勇想走一条经商之路。蒋经国知道后,虽然对儿子的决定感到有些失望,但仍然选择尊重儿子的决定。
在商界,孝勇凭借灵活手段把企业搞得有声有色,控制了两个上市公司。
后来,蒋经国的身体健康情况恶化,特别是江南案发生后,蒋经国不得不把很多事都交给儿子协助处理。于是,孝勇弃商从政,成了蒋经国的“秘书”。
在蒋经国晚年时,很多事情都让蒋孝勇协助处理,同时还安排许多年轻人帮助孝勇。
以至于当时有人称蒋孝勇是“太子”,在蒋经国的最后几年,孝勇更是被称为“地下总统”,说他是蒋家第三代中最厉害的角色。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
为了重振家族兴旺,蒋孝勇参与了竞选,并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蒋孝勇当选后却请长假出国进修,并决定入加拿大国籍。
这是为何?
有人说:“因为孝勇对经国选阿辉接班感到十二分不愿意,忍受不了中国台省的局势变换。”
也有人说:“因为孝勇上了阿辉的当。阿辉当了总统后将蒋孝勇排挤出局,甚至连孝勇求见也屡屡被拒之门外,最后孝勇不得不远走加拿大避祸。”
不管真实原因如何,作为蒋介石之孙,孝勇是铁了心要离开中国台省。
1989年3月,孝勇带着全家准备离开台省,举家迁往加拿大定居。
临行前,孝勇带着妻子、儿子去拜见祖母宋美龄,向她告别。
见面后,蒋孝勇神情凝重地说:“阿娘(祖母),这次我来是为了和您告别的。”
宋美龄对小孙孙的选择很理解,她说:“与其看不到台光明的前景,你这么选择不失是一条上策,眼不见心不烦。”
蒋孝勇听后,连连点头。
宋美龄又朗声说道:“你们要出去,我绝对赞成。但是,有两个要求。”
什么要求?
宋美龄说:“第一,无论在哪里,不要忘记你们姓蒋;第二,无论去哪里,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中国人!”
宋美龄提出了这两个要求,蒋孝勇听后落泪了,一直点头。
蒋孝勇的儿子友柏和友常也安静地站在旁边,似懂非懂地不断点点头,他们年纪虽小但都感觉到“蒋”姓对自己的意义和责任。
告别宋美龄后。经过收拾,蒋孝勇一家基本整装待发了。
临走时候,蒋孝勇选购了一套明式家具。妻子方智怡不解地问他:“房子还没买,干嘛就先买家具?”
蒋孝勇认真回答:“人在海外,仍是中国人,所以到海外住,一定要用中国家具。”
蒋孝勇在加拿大居住期间,曾频频返台,他多次通过媒体猛烈抨击李阿辉的图谋。
一九九六年,得了食道癌的蒋孝勇,在妻儿的陪同下到京看中医,然后回老家奉化祭祖扫墓。
蒋孝勇是蒋家第三代中第一位回大陆老家祭拜的人。站在曾祖母的墓前,全家人献花祭拜后,蒋孝勇动情地告诫妻儿:“你们记住,蒋家人永远是中国人!”
1996年12月22日,蒋孝勇在医院去世,享年48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