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带你了解更多育儿常识,假如您喜欢这样的故事,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生活中有了孩子后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让家长不耐烦的就是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习惯催促孩子。家长认为时间非常的宝贵,一寸光阴一寸金,磨蹭简直就相当于浪费生命。从催促洗脸刷牙到催促穿衣服,从催促到点写作业到催促不要玩游戏,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都在催,有时候心情暴躁的时候甚至会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催”。孩子小的时候行动力比较差,做事慢吞吞的,这是正常现象,但是脾气急躁的父母会不耐烦,在一旁不断催促孩子做事快一点,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催促的行为也是想着为孩子好,但是殊不知总是催促孩子,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越催越慢,家长直呼:我都是为了你好。
孙晴的儿童画室在今年正式开张,很多家长在下课的时候来接孩子,因为每堂课最后需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画完之后才能离开,每当孩子动作慢了,就会遭到家长的催促。画室在下课的时候,家长的催促声此起彼伏,孩子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只能加快手中的动作。
磊磊是一个有画画天赋的孩子,每次的画作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追求笔画要细致,所以经常作画的时候速度会比其他小朋友慢一些。这一天磊磊的妈妈来接他回家,因为妈妈工作了一天非常累,看着自家儿子一笔一笔的慢慢画,心里的无名火便是蹭蹭的冒出来。“手脚快一点,不要一直磨磨蹭蹭的,我们还要赶回家吃饭呢。”磊磊妈妈烦躁的在一旁絮絮叨叨,“哎呀,你这个线条一笔划拉过去不就完了吗,非要这么一小点一小点的勾勒吗?”
磊磊被妈妈一直催促着,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笔画显得越来越马虎,当耐心在妈妈不断的絮叨声中消失殆尽的时候,磊磊只能匆忙的完成画作,与妈妈离开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和老师好好地道别。
孙晴这时候注意到画室里面另一个孩子家长,青子妈妈嘴角总是挂着微笑,耐心的等待女儿完成画作,在女儿画画的时候,还会提供自己的一点小建议。青子不慌不忙的下笔,该快速带过的地方一点都不含糊,该细致描绘的地方则是小心翼翼。完成作业后,青子甜甜的和老师摆手说了声老师辛苦了。
下周画作成绩出来的时候,磊磊得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分数,而青子的画作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两个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在孩子的成绩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家长们别再催促孩子了,只会越催越差,长大后有隐患:
1、父母经常催促,会增加孩子对未来的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有经历过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正确的化解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往往过度的焦虑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出现怀疑自我的情况。父母在催促孩子的过程,常常会伴随着严厉的指责和怒吼,这种行为会增大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感。
2、经常被催促的孩子,做事会缺乏耐心。
如果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那么他们会慢条斯理的完成一件事情,思考更加全面,操作更加细致。如果父母总是在一旁催促,那么孩子就会省略很多步骤,匆忙的做完,当这个情况变成习惯,那么孩子会无形中增加很多压力,变得没有耐心。
3、做事被催促习惯了,会让孩子缺乏思考。
小孩子因为心智还不成熟,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虽然思考很慢,却是很有必要,因为大脑“用进废退”的原则,需要多用脑才会更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如果经常性的催促孩子,那么就会打断孩子的思考过程,长久以往,孩子会丢失思考的习惯,做事也就会越来越马虎。
年纪尚小的孩子,虽然他们做事比较拖拉,但他们是在用自己方式来思考问题和不断成长。提前给孩子预设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完成事情。年幼孩子的拖拉磨蹭行为是普遍现象,家长应对时最关键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平心静气的去引导孩子,孩子也就能够慢慢的进步,慢慢的成为优秀的人。
想了解更多育儿常识,欢迎关注我们,您的关注点赞转发,将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万分感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