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疫情已经为教育改革推开了半扇窗户

疫情已经为教育改革推开了半扇窗户

朱永新按:这是《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稿。在正式发表时,与另外12位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看疫情以《一个急迫的问题,疫情将改变什么?这里有13份非标准答案……》为题正式刊出,但是内容少了一些。这里发上全文,供网友参考。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疫情已经为教育改革推开了半扇窗户

“学校临时更改课程,翻了一倍的课表,让我和周围的朋友感到心烦。” 近日,我收到一封高中生来信。他在信中介绍,学校把课堂上课模式照搬到到线上,高中生在线课程学习每天应该不超过6节,但学校却不断变更课表,现在一天要上12节课。

新冠疫情初期,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在线教育成为两亿学生的共同选择。当时有朋友就发来信息说,“朱老师,你说的未来学校真的要来了!”

但是,线上课堂的尝试,从各地的情况来看,褒贬不一。在线教育落地过程中,学校把课堂上的教材、教法简单地搬到网络上,非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让他们困惑,带来了成长的烦恼。

对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把坏事变成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教育的变革犹如开窗,推开一扇窗户,就是一个新的世界,问题的关键在于敢不敢推开,有没有人推开。这次疫情已经为教育改革推开了半扇窗户,使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亮光。

技术的局限性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以我们新教育实验团队为例,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教师朱雪晴开设的《新教育在银河》通识课程,每天晚上同步听课人数超过2.5万人。我自己主讲的生命教育公益课程《做最好的自己》,同时在线的中小学生达到16.7万人。这样的课堂规模,传统的课堂教育是难以想象的。

2018年,全国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就达到了1.5亿人。不过,这么庞大的学生数量转到线上,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第一、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准备不足。由于前期对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网络流量峰值到来,导致许多在线课程平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卡顿。国家教育平台上的资源也相对不足,名师名家教学的“表演”色彩比较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资源较少。这些课程仅仅是把线下课堂搬到了线上,并没有完全适应在线学习双向交流的特点。这样的课程与可汗学院这类具有互动式、交换式、单元式的教育资源还有很大距离。

第二、线上课程效果不如线下。由于教师的互联网素养不足,许多人不会网络教学,不会制作课件,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我认为,要求教师自己做网课,既困难也无必要,不仅做出来的课程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浪费巨大。

在线教育实验明显地暴露了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的缺陷。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第三,教育资源不均衡。很多农村家庭没有网络,有些贫困家庭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即使在城市社区网络速度也达不到在线教育的要求。由于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互联网应用在教育领域或许会加大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

其实,上述问题,都不是在线教育本身的问题,从技术支持、质量保证、管理监督来看,我们只要加快国家5G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鼓励社会教育机构参与课程开发,上述问题也都有解决的可能。

问题的关键技术没有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观念没有变革。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苹果前CEO乔布斯亲自登门邀请的第54号员工,约翰·库奇认为,仅仅靠技术力量没办法真正改变教育,技术需要和教育理念共同推进教育变革,“很多学校在炫耀技术而不是运用技术,原来是在书本上学习,现在是在屏幕上学习而已。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技术本身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

就像苹果手机一样,它的成功也并非在于手机硬件本身,而是革新了大家使用手机的生态系统,创建了苹果商店。技术之于教育,也需要建立生态系统。

打造未来学校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我认为,未来学校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我们需要打破现在的学校格局,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目前,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中心格局相当稳定,这个教育铁三角格局不变,教育界的“淘宝”公司就无法登场。

未来学校中,校内外资源应该互通。教育资源只要是高品质的,不一定要分校内校外,两者应该打通,合二为一。像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成为新型的学习中心,成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学习中心。要打通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甚至没有必要再把教育机构分成培训机构、学校、网络机构,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变成学习中心。

凡是政府认定的合格学习中心,政府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买单。学生没有必要疲于奔命,一放学就要到补习机构,可以根据学数学在哪里学最合适,学艺术在哪里学最方便,体育训练在哪里做最有效,来明确自己的需求。

其次,建立教育的国家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有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育内容太深太难,知识结构太庞大,大部分学生陪着少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模式需要打破,国家只需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

定了标准以后,提供什么教学资源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举全国之力,把国内外各类教育机构、个人开发的最优质资源整合在国家的教育平台。这样既可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避免资源大量浪费。

最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评价和考试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现在的评价技术太落后。贴标签、选拔、淘汰的考试评价机制要有变化。

在学习的早期过程中,可以用大数据等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记录过程中,大数据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缺陷,及时帮他改进。

同时,未来的考试评价会更加重视实际能力,淡化文凭学历。未来的大学也可能出现新的模式,不限制上大学的地点,也不管在什么地方上大学,只要你能够通过严谨、权威的国际认证的评估,来证明对某一理论的精通和理解,就可以进入社会,找到工作。

互联网改变教育,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必然会像改变商业和金融一样改变教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学习必然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基本模式。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如果上述三个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发生非常惊人的变革。一种全新的学习中心,将会像今天的淘宝一样出现,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将会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300503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